原武、西华都迁移县治以避洪水。
巡抚王暹上奏说:“黄河原从开封北转向东南流入淮河,没有造成灾害。
从正统十三年改成分流为二条。
一条从新乡八柳树起,沿着故道向东经过延津、封丘流入沙湾。
一条决堤于荣泽,泛滥流经原武,直到祥符、扶沟、通许、洧川、尉氏、临颖、郾城、陈州、商水、西华、项城、太康。
淹没农田数十万顷,而开封的水患特别严重。
虽曾修筑大仆堤于城西,都有三十多里,然而沙土容易被冲坏,随即修筑随即溃决,小堤已经淹没,大堤又被冲毁过半。
请求调集官兵和民工共同修筑,以防后患。”皇帝准许他的奏请。
太仆少卿黄仕儁也说:“黄河分成两条,一条从荣泽往南流入项城,一条从新乡八柳树往北流入张秋会通河,并经过六七个州县,大约两千余里。
百姓都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然而主管官吏还照样征收他们的赋税。
请求诏令主管部门重新审察,免征租税。”皇帝也准许他的奏请。
巡抚河南御史张澜又奏道:“原武黄河东岸曾开通二河,汇合黑洋山旧河道,引水通徐、吕二洪。
今河改道北流,二河淤塞不通,担心徐、吕二河缺水,一定妨碍漕运,黑洋山以北,黄河水流稍稍迂回,请求顺着决口改挖一河以接通旧河道,注水入徐、吕二洪。”皇帝也依从他的请求。
徐有贞到沙湾,上奏治河三条办法:“一是建置水闸门。
臣听说河水的特性可以使其畅通,不能使其堵塞。
大禹凿开龙门,开辟伊阙,为疏导打算。
所以汉武帝用堵塞瓠子的办法,最终还是不能成功,漠明帝疏通汴河,刚过一年就取得显著的成绩。
现在谈论治水的人很多,只有乐狼王景所说的建置水闸门的办法可取。
大概沙湾地上都是沙,容易导致坍塌溃决,所以筑坝建闸都不是好的办法。
请依从王景的办法,作一些改变,建置闸门于水中,而筑寅其底,让其高于平常水位五尺。
水小则可以控制起来以济运河,水大便疏导使它直流大海,就有通流的利益,而无堵塞的祸患。
一是开辟分水河。
凡是水势大的地方应当分流,小的应当聚合。
现在黄河水势大,常常冲垮堤岸,运河水势弱小,常常干枯少水,必须分流黄河水,汇合入运河,就会有利而无害。
请求测量黄河可以分流的地方,开辟广济河一道,下通濮阳、博陵及旧沙河二十余里,上接东、西影塘及小岭等地又数十余里,其内则有古大金堤,可以依凭它作为坚固的堤岸,其外有八百里梁山泊可以依赖它泄洪。
至于新修建的二个闸门也很坚固牢实,可以疏散和控制,使黄河水大时不至于泛滥成灾,水小时也不至于挽枯少水而阻碍漕运。”他的一个办法是挖深运河。
皇帝诏令徐有贞,依照他的主张进行治理。
徐有贞就越过济、汶,沿着卫、沁,顺着黄河,经过濮、范,测量地形水势,上奏说:“黄河从雍到豫,流出险固之地而到平坦宽广之处,水势无拘无束。
由豫到兖,土地更加疏松,水势更加无拘无束。
然而沙湾以束,所谓的大洪口堤岸,正好对着它的要冲,于是溃决,因而夺取济、汶入海的水道而去。
诸水跟着往这里排泄,堤岸因此而溃决,沟渠因此而淤塞,雨水多就泛滥,雨水少就枯竭,漕运通道因此而受阻。
然而突然把水堵起来,那么溃决遇的河堤就更容易溃决,淤塞过的河道就更容易淤塞。
现在请先疏通刃B里的河水,水势平缓就治理那里的溃决,决岸制止便疏通那里的淤塞。”于是开挖沟渠疏导河水,起于张秋金堤之首,往西南流九里到濮阳滦,又流九里到博陵陂,又流六里到寿张的沙河,又流八里到束、西影塘;又流十五里到白嵌湾,又流三里到李隼,总共五十里。
由李举往前流二十里到竹口蓬花池,又流三十里到大潲潭,于是越过范及濮,又往前向西流,总共数百里,经过澶渊以与河、沁相接,修筑九座拦河坝以防御旁出的河水,长各万丈,用石头填实,并用铁器固定。
六年七月,大功告成,赐渠名广济。
沙湾的决堤将近十年,到这时纔堵塞成功。
也汇合于黄河往南流入淮河,徐有贞纔得以上奏成功。
总共耗费木、铁、竹、石累计数万,民工五万八千有余,用工五百五十余天。
从此以后,河水北流通漕运,而阿、鄄、曹、鄣之间免离涝灾的田地有一百几十万顷。
然后疏通漕运渠道,从沙湾向北到临清,向南到济宁,又修建八座闸门于束昌,用王景建置水闸门的办法来平衡水道,而山东境内黄河造成的祸患平息了。
七年夏,河南下大雨,黄河决堤于开封、河南、彰德。
这年秋,京城周围、山东又下大雨,诸水一齐泛滥,高出地面一丈余,堤岸多被冲决。
皇帝仍然诏令徐有贞修筑。
不久,修筑堤岸竣工,回到京城拜见皇帝。
奖誉慰劳备至,提升为副都御史。
玉顺元年,修筑祥符护城大堤。
五年七月,黄河决堤于汴梁土城,又决堤于砖城,城中洪水一丈多深,毁坏官署民房过半O周王府宫人及各地方官,都乘舟船和筏子以避难,军民被淹死不计其数。
襄城县城也溃决。
皇帝命工部侍郎薛远前去察看,抚恤受灾人家、减免田租,官署民房依次修理。
第二年二月,开通祥符曹家溜,黄河水势渐渐平缓。
七年春,河南布政司照磨金景辉考绩期满到京城,上奏说:“建国之初,黄河在封丘,后改道于康王马头,距离城北三十里,又有二支河:一从沙门注入运河,一从金龙口直达徐、吕二河入海。
正统戊辰,决堤于荣泽,转而直奔城南,一起流入淮河,旧黄河、支河全被堵塞,漕河因而水浅不畅通。
景泰癸酉,因为洪水迫近城下,筑堤四十里,耗费过多,而洪水发生就溃决,然而还不至于溃决城壕,成为百姓的祸害。
到了天顺辛巳,洪水突然到来,土城砖城一齐垮塌,用七郡财力所筑之堤,全部弃之而无用,人心惶惶,不知道所至。
黄河不顺着故道,一齐流入淮河,这是妄行。
如今应当赶快疏导以碱缓其水势。
如果仅仅聚集于一条淮河,而把修筑堤防作为长久的办法,我担心开封城终究会成为汪洋大海。
乞请敕令工部檄告有关官吏,先疏通金龙口,使其宽阔以接通运河,然后测量旧黄河或者另外寻求泄水之地,疏通以平息水患,作为长久之计。”皇帝命令依照他的办法进行治理。
遮化七年,命王恕为工部侍郎,奉诏总管黄河道治理。
总河侍郎的设置,从王恕开始。
这时,黄河没有造成祸患,玉塑专力治理漕河罢了。
十四年,黄河决堤于开封,冲坏护城堤五十丈。
巡抚河南都御史李衍说:“河南屡屡有黄河之患,都是下游阻塞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