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五十九(7/10)

,牵制漕河与汶水汇合而北流,派遣工部侍郎陈政督促治理。

陈政说:“黄河的故道有二:一在荣泽孙家渡口,经由朱仙镇直达陈州;一在归德州饮马池,与亳州地相连。

原来都流入淮河,今已淤塞,因而导致上游的冲击,水势完全往北流。

从祥符孙家口、杨家口、车船口和兰阳铜瓦厢溃决成为数道,全都流入运河。

于是张秋上下水势非常危急,从堂邑到济宁堤岸多垮塌,而戴家庙减水闸浅窄不能泄水,也有冲决之危。

请求疏通旧黄河以减缓上游的水势,堵塞黄河决口以防下游之患。”陈政正依次修筑,不久就死于任上。

皇帝深为担忧,命朝廷大臣会合推举有才识能胜任的人。

都推举刘大夏,于是赐敕刘大夏令前往。

十二月,巡按河南御史涂升说:董河造成水患,南岸决堤使河南受灾,北岸决堤使山东受灾。

从前,汉时决堤于酸枣,又决堤于瓠子;宋时决堤于馆陶,又决堤于澶州;元时决堤于汴梁,又决堤于蒲口。

然而汉时建都关中,宋时建都大梁,黄河决堤造成灾难,不过是靠近黄河的几个郡罢了。

如今京师专门凭借会通河每年漕运粮食几百万石,黄河决堤而北流,则是漕运的最大忧虑。

臣广泛地采纳众多议论,治理黄河的办法有四:第一是疏通。

荣、郑之东,五河之西,饮马、白露等河,都是黄河从涡流入淮河的故道。

这以后,向南流的时间久了,有的河口因为淤塞太高不能排泄,有的河床狭窄难以容纳,水势役有地方分流碱缓,于是泛滥,北岸决堤。

现在只有慢慢沿着上游东南的故道,测量疏通,则主流就会回归河道,余水流向沟壑,下游无奔溃的危害,北岸无冲决堤岸的祸患了。

第二是堵塞。

已经于东南减缓水势,必须于西北修筑堤岸。

黄陵冈上下旧堤残缺朽坏,应当测量下游东北的地形水势,距离河水远近,一卢不漏地进行补筑,排泄阻挡众河流全都流归东南,从淮河入海,则张秋就没有水患,而漕河可得到保护了。

第三是用人,推举河南愈事张鼐。

第四是久任,请求专一信任刘大夏,并且在归德或束昌修建官署,让他从中裁决。

皇帝认为对。

七年五月,命太监李兴、平江伯陈锐前去与刘大夏共同治理张秋。

十二月,修筑堵塞张秋决口工程完成。

当初,黄河水流湍急凶猛,决口宽九十余丈,刘大夏察看决口,说:“这是下游不能治理,应当治理上游。”于是就在决口的西南开凿越河三里左右,使运粮河道可以畅通,于是疏通仪封黄陵冈以南贾鲁旧河道四十余里,从曹州流出到徐州,以减缓水势。

又疏通孙家渡口,另外开凿新河道七十余里,引导使其南流,从中牟、颖川向东流入淮河。

又疏通祥符四府营淤河,从陈留到归德分为二支流。

一支经由宿迁小河口,一支经由毫涡河,都汇合于淮。

然后沿着张秋两岸,在东西两岸修筑平台,竖立标记,贯穿绳索,连接大船,船中洞先堵塞,用土填实大船。

到了决口,去其堵塞物使船沉没,再用大埽重压,这样一边合拢一边溃决,一边溃决一边堵塞,昼夜连续不停。

决口完全堵塞,再用石堤围绕,隐约如长虹一般,工程则宣告完成。

皇帝派遣使者携带羔羊美酒前去犒劳他们,改张秋之名为安平镇。

刘大夏等说:“安平镇决口已被堵塞,黄河下游往北流入束昌、临清到天津入海,漕运河道已经畅通,然而必须筑堤于黄陵冈河口,引导黄河上游往南流到徐、淮,也许可以成为漕运诃道长久安全之计。”朝廷议定依照他们的主张。

于是从八年正月开始修筑堵塞黄陵冈及剂隆等决口七处,用了十五天时间完成。

黄陵冈处于安平镇上游,其宽九十余丈,剂隆等决口又处于黄陵冈上游,其宽四百三十余丈。

黄河流到这里宽阔奔放,都是险要重地。

诸决口完全被堵塞,于是,上游河水又回到兰阳、考城,分流经徐州、归德、宿迁,向南流入运河,汇合于淮水,向东注于大海,向南流的故道因此恢复。

而大名府的长堤,起于胙城,经过滑县、长垣、束明、曹州、曹县直达虞城,总共三百六十里。

其西南剂隆等决口的新堤起自于家店,经过铜瓦厢、束桥直达小宋集,总共一百六十里。

大小二堤互相辅助,而石坝都筑得坚实宽厚,溃决之患于是平息。

皇帝以黄陵冈河口工程完成,敕令修建黄河神祠以镇水,赐横额叫做“昭应”

这年秋,召刘大夏等回到京城。

荆隆就是金龙。

十一年,黄河决堤于归德。

管河工部员外郎谢缉上奏说:“黄河的一条支流,原先是从徐州城束小浮桥流入漕河,往南直达邳州、宿迁。

今黄河上游堤岸在归德州小坝子等处被冲决,舆黄河的另一支流汇合,经过宿州、睢宁,从宿迁小河口流入漕河。

于是,小河口以北直到徐州的水流逐渐细小,河道水浅阻塞。

而且徐、旦二河,祇有依赖于沁水接济,从沁源、河内、归德到徐州小浮桥流出,虽与黄河不同源,但是,近年河、沁之流合而为一。

今黄河从归德以南决口,担心会牵引沁水都往南流,则徐、旦二河必然导致水浅阻塞。

请求赶快堵塞归德决口,阻止黄水入徐以济漕河,并且挖通沁水的淤塞,使其入徐以济徐、吕二河,则水深河宽而漕运便利了。”帝依从他的奏请。

不久,河南管河副使张鼐奏道:“臣曾经请求修筑侯家潭口决堤的黄河堤岸,以便拯济徐、吕二河。

今从六月以来,河水四处泛滥,潭口决堤更深,工程耗费浩大,仓猝之间难以成功。

臣曾经到那里察看过水势,荆隆口堤内旧黄河通页鲁河,从丁家道口流到徐、淮,其遗迹尚在。

假若在上游武陟木乐店另外开凿一渠,下接剂隆口旧黄河,等待河水南流,则将它引入沟渠,也许迅急之水可以通到二河,而粮运就没有什么阻碍了。”皇帝为此把他的主张下交总漕都御史李蕙。

过了二年,兖州知府龚弘上奏说:“副使张鼐看到黄河水势向南流,打算从剂隆口分沁水入贾鲁河,又从归德西王牌口上下分流也入贾鲁河,都由丁家道口流入徐州。

但是今年秋洪水从王牌口向东流,不由丁家口南流,反而逆流东北到黄陵冈,又从曹县入单,南连虞城。

请命令守臣赶快提出疏浚和修筑的计策。”于是河南巡抚都御史郑龄说:“徐、吕二河凭借河、沁二水合流束下,互相接济。

今丁家道口上下黄河溃决堤岸十二处,共宽三百余丈,而黄河淤塞三十余里。

上游奔放,则曹、单受害,而安平使人忧虑;下游泛滥,则萧、殇遭受水患,而漕河有险阻。

疏通和筑堤实为急切的事务。”工部回复依从他的主张,于是修筑丁家口上下堤岸。

原先,黄河从原武、荣阳分流为三:一条从亳州、凤阳到清河口,通过淮河入海;一条从归德州经过丁家道口,直达徐州小浮桥;一条从洼泥河经过黄陵冈,也直达徐州小浮桥,即贾鲁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