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六十七(6/10)

兰山往西,从雪山经过黄河,向南通往靖虏,直到临、巩,都是敌人入侵的道路,请求调陕西官军,用甘、凉、临、巩、秦、平、河、洮的军队增补,戍守安定、会宁,遇有警报便横截阻击;用凉州五千精锐将士,扼守要害地势在此屯居驻扎,彼此呼应。”下诏同意。

二十一年,敕令各边的军士,每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都要经常操练,仍然要把操练过的军马以及有风雪停止操练的时日情况奏报。

边防多所整顿。

弘治十四年,设置固原镇。

此前,固原是内地,祇有靖虏有防备。

到火筛入侵占据河套,固原于是成为敌人入侵的冲要之地。

于是改平凉的开成县为固原州,四卫隶属于它,设置总制府,统领陕西三边的军务。

此时陕西的边境只有甘肃稍稍安宁,而哈密屡遭土鲁番侵扰,于是敕令修筑嘉峪关。

垂德元年春,总制三边都御史杨一渣请求恢复镇守束胜“凭借黄河作为险固防线,束面连接大同,西面连接宁夏,使河套千里肥沃的土壤,归我们耕种放牧,那么陕右还可以休养生息”

于是上奏修筑定边营等六件事。

皇帝同意他的奏请。

不久杨一清因为触犯宦官刘瑾而被罢免。

所修筑的边塞城墙仅四十多里而已。

武宗喜好武功,边将江彬等得到宠幸,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个镇的军士很多往内调,又用京军六千人和宣府军六千人,春秋轮番更换。

十三年,颁布制定宣、大、延绥三个镇接应援助的调度办法:敌军不渡黄河,则延绥听从宣、大的调遣:渡过黄河,则宣、大听从延绥的调遣。

是依从兵部尚书王琼的奏议。

当初,大宁废弃,把那个地方赐给朵颜、福余、泰宁三卫,因为这三卫是兀良哈归顺者。

不久,便不安定。

童塞曾藉打猎之名,亲自率军击败他们,从此他们敬畏服从。

所以喜峰、密云只设立都指挥镇守。

土木之变,盛传三卫帮助叛逆,后来便增设太监参将等官。

到此时,朵颜单独强盛,情形不可预测。

嘉靖初,御史丘养浩请求在关外之地恢复小河等关,用以扼制要害。

又请求多铸造火器,供给沿边的州县,招募商人买进粮食,充实各边卫所。

韶令都实行。

当初,在太祖时,因为边防军队屯田供给不足,召令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境而给他们盐。

富商巨贾全都白出资金,招募百姓在边塞下开垦田地,因而边防储备不匮乏。

弘治时期,户部尚书叶淇开始变法,命令商人向京城太仓交纳银两,分给各边境。

商人都撤除原业回去,边地荒芜,粮食价格上涨,边防军队便日渐困窘。

嘉靖十一年,御史徐汝圭备文上奏边防士兵粮食问题,说“延绥应漕运石州、保德的粮食,从黄河向上,楚地的粮食由鄙阳,汴地的粮食由陕、洛,沔地的粮食由汉中,最终达到陕右。

宣、大产两种麦,应多方收购。

紫荆、倒马、白羊等关口,应当招请商人租赁车辆运送”

又提出请求“以宣府无固定防地的游兵驻扎在右卫怀来,以便增援大同。

把选补游兵安排在顺圣西城作为遇上紧急情况临时呼应增援的兵力,永宁等处的游兵守卫宣府,以备调遣。

在直隶八府招募勇敢之士组成团练,赶赴边关应付远近的紧急情况。

榆林、山、陕的游兵,各在自己防地随时策应”

皇上答复说可以,但也未能施行。

嘉靖十八年,调移三边制府镇守花马池。

此时,俺答各部强大蛮横,多次深入大同、太原境内,晋阳南北人烟萧条冷落。

巡抚都御史陈讲请求“用六千兵戍守老营堡束界的长峪,用山西兵镇守大同。

三关的形势,宁武作中路,没有哪里比神池更险要,偏头为西路,没有哪里比老营堡更险要,都应该改设参将。

雁门是东路,没有哪里比北楼各口更险要,应当增设把总、指挥。

而移神池到利民堡守卫防备,老萤堡到八角所游动出击,各自增加军队设置防备”

皇帝全都应允。

规划得虽然严密,然而士兵将帅全都胆怯懦弱,其中强健的人仅仅能够自守而己。

嘉靖二十二年,诏令宣府士兵登塞防守。

旧制规定,总兵在夏秋期间分别驻守边堡,称为暗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