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七十一(5/7)

连有财力的人,有财力的贿赂他们足够多的金钱,就没有事。

如果惜钱不给,或所给不足,立即报告皇帝,将其下交镇抚司监狱,犯人立时就要丧命。

每月初一,几百个厂役在庭院中抽签,然后分别监视官府。

其中监视内府诸处会审大案和北镇抚司审讯重罪犯的叫听记,到其它官府和各个城门搜访的叫坐记。

某官做了某事,某城门发现某奸事,胥吏一条绦告诉坐记,坐记转告厂,叫打事件。

即使是深夜到束华门,从缝隙中进去了,也有人悄悄报告给皇帝。

因此事情无论大小,天子都能知道。

家人柴米油盐琐事,有的竟在宫中传为笑料。

上下惴惴不安,无不惧怕打事件的。

锦衣卫的办法也跟厂一样,但是必须写出疏条上奏,纔能让天子知道,所以它的势力远不如厂。

一天晚上,有四个人在密室裹喝酒,其中一个喝得痛快了,馒骂魏忠贤,另外三人噤口不敢出声。

还没骂完,番子就进来抓住四人,将他们送到魏忠贤那里,魏忠贤立即肢解了骂他的人,而拿钱慰劳其它三人。

三人魂飞魄丧,动也不敢动。

庄烈帝即位,魏忠贤伏法被诛。

而后王体干、王永祚、郑之惠、李承芳、曹化淳、王德化、王之心、王化民、齐本正等相继统领厂内事务,告密之风不曾平息。

为奖励王之心、曹化淳缉奸的功劳,封荫弟侄辈入锦衣卫充任百户。

而王德化及东厂理刑昊道正等侦伺到合臣薛国观隐私,薛国观因此被整死。

当时卫使已长期慑服于厂威,大抵俯首受之驱使。

崇桢十五年,御史杨仁愿说:“高皇帝设官,没有所谓的侦缉衙门。

臣下有不法行为,谏官直接纠察,没有揭发隐私的。

后来因为肃清皇帝身边的奸恶,纔建置束厂。

臣在南城供职,所审阅的讼词,多是因为假番子侵害而诉冤。

假称东厂造成的危害尚且如此,何况真的呢?这是由于长期累积起来的威势造成的。

所谓累积的威势是指,柬厂考核提拔的办法,是比较上报案件的多少,番役每每出高价来购买事件,出卖者甚至诱人为奸盗而卖事件,番役不问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卖者已经分利走了。

心怀怨忿告发人,诬陷别人使之受严刑峻法的制裁,怀恨者无不心满意足。

希望皇上放宽封束厂事件的责求,而后东厂侦伺事件纔可以宽缓一些,束厂刺探事件可以宽缓些,番役买事件和卖事件的事就可以平息,累积的威势恐怕就能逐渐减轻。”后来杨仁愿又严肃陈述不应派遣锦衣校尉。

崇祯帝因此告谕柬厂,言其应缉查的祇是阴谋叛逆和败坏伦常者,那些为非作歹、触犯律条的,自有主管机构处理,不宜侦察缉捕,并对凶横贪财的锦衣校尉进行训诫。

可是皇帝还是越来越依赖厂卫,直到明朝覆亡纔停止。

锦衣卫监狱,世称诏狱。

古代诉讼只由司寇掌管。

汉武帝创设了诏狱二十六所,历代或沿袭或更改没有定规。

五代唐明宗设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这是天子自己统领之名占到汉代有侍卫司狱,凡大案件都在那里决断。

明代的锦衣卫狱近似侍卫司狱,而其拘系残酷,为害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太祖时,解押到北京的天下重罪犯,都收系在锦衣卫狱中。

几次更换大监房,多派人审理,诛杀的人很多。

后来将卫里刑具全部焚烧,把囚徒送到刑部审理。

二十六年,申明禁令,韶书规定京城内外案件不得上送锦衣卫,大小都经由司法机关处理。

成祖宠幸纪纲,叫他训练锦衣亲兵,又口U他掌管诏狱。

纪纲趁机任用自己的党羽庄敬、袁江、王谦、李春等,找借口作不法之事敷千百椿。

久后,族诛纪纲,而锦衣卫仍旧掌管诏狱,洪武帝的诏令被废除不用。

英宗初年,主管锦衣卫的刘勉、徐恭都是谨慎之人。

而王振任用指挥马顺,流毒天下,枷李时勉,杀刘球,都是马顺所为。

景帝初年,有人指出武官缉查诸事的弊端,皇帝狠狠责备了其长官,下令所缉拿的人都送到法司去,诬陷人的从重治罪。

英宗恢复君位,召来李贤,命左右侍臣离开,问他时政得失。

李贤于是竭力论列锦衣卫官校提人审讯的危害。

皇帝认为他说得对,背地里察验都是实情,因而召见它的长官,申诫了一番。

已搜捕的弋阳王败坏伦常的罪名经查核属虚假的,皇帝又警戒他。

而这时指挥门达、镇抚逯呆恃宠横行,李贤也几次被他们罗织过罪名。

门达四处派遣旗军校官,逯杲又定下程限督促,拿获多的就做头目。

干户黄麟到广西,把御史昊祯抓到卫裹,要了两百多副刑具去,天下来京朝觐的官员许多都被宣布有罪。

逯呆死后,门达兼管镇抚司,罗织指挥使袁彬的罪状,抓来审讯,刑罚五毒交下,仅免一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