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十三(4/7)

冯胜征纳哈出于金山。胜,茂妇翁也。茂多不奉胜约束,胜数诮责之。茂应之慢,胜益怒,未有以发也。会纳哈出请降,诣右副将军蓝玉营,酒次,与玉相失,纳哈出取酒浇地,顾其下咄咄语。茂方在坐,麾下赵指挥者,解蒙古语,密告茂:“纳哈出将遁矣。”茂因出不意,直前搏之。纳哈出大惊,起欲就马。茂拔刀,砍其臂伤。纳哈出所部闻之,有惊溃者。胜故怒茂,增饰其状,奏茂激变,遂械系至京。茂亦言胜诸不法事。帝收胜总兵印,而安置茂于龙州,二十四年卒。初,龙州土官赵贴坚死,从子宗寿当袭。贴坚妻黄以爱女予茂为小妻,擅州事。茂既死,黄与宗寿争州印,相告讦。或构蜚语,谓茂实不死,宗寿知状。帝怒,责令献茂自赎,命杨文、韩观出师讨龙州。已而知茂果死,宗寿亦输款,乃罢兵。

茂无子,弟升,改封开国公,数出练军,加太子太保。升之没,《实录》不载。其他书纪传谓,建文末,升及魏国公辉祖力战浦子口,死于永乐初。或谓升洪武中坐蓝玉党,有告其聚兵三山者,诛死。常氏为兴宗外戚,建文时恩礼宜厚,事遭革除,无可考,其死亦遂传闻异词。升子继祖,永乐元年迁云南之临安卫,时甫七岁。继祖子宁,宁子复。弘治五年诏曰:“太庙配享诸功臣,其赠王者,皆佐皇祖平定天下,有大功。而子孙或不沾寸禄,沦于氓隶。朕不忍,所司可求其世嫡,量授一官,奉先祀。”乃自云南召复,授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嘉靖十一年绍封四王后,封复孙玄振为怀远侯,传至曾孙延龄,有贤行。崇祯十六年,全楚沦陷,延龄请统京兵赴九江协守。又言江都有地名常家沙,族丁数千皆其始祖远裔,请鼓以忠义,练为亲兵。帝嘉之,不果行。南都诸勋戚多恣睢自肆,独延龄以守职称。国亡,身自灌园,萧然布衣终老。

赞曰:明太祖奋自滁阳,戡定四方,虽曰天授,盖二王之力多焉。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智勇不在中山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允为元勋之冠。身依日月,剖符锡土,若二王者,可谓极盛矣。顾中山赏延后裔,世叨荣宠;而开平天不假年,子孙亦复衰替。贵匹勋齐,而食报或爽,其故何也?太祖尝语诸将曰:“为将不妄杀人,岂惟国家之利,尔子孙实受其福。”信哉,可为为将帅者鉴矣。

部分译文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务农。徐达年少有大志,身长高颧,刚毅武勇。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奔朱元璋,双方一见如故,言谈十分投机。到朱元璋南征定远时,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就已位列第一。不久随朱元璋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攻取和州,郭子兴授徐达为镇抚。当郭子兴捉住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拘捕了朱元璋时,徐达挺身而出,到孙德崖军中请求代替朱元璋,朱元璋得以获还,徐达也获免逃脱。以后跟随朱元璋渡江,拔采石,取太平,徐达与常遇春都是军中先锋。又随朱元璋破获元将陈野先,并率军攻取溧阳、溧水,又随朱元璋攻下集庆。朱元璋驻守集庆,命徐达为大将,率诸军东克镇江。徐达军中号令严明,城中秩序井然。徐达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当时张士诚已经占据常州,挟制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徐达在龙潭将其击败,然后请求增兵围攻常州。张士诚遣将来援,徐达因为敌人既狡猾又强大,强攻不易,便在城外二处设伏等待,另外派将领王均用为奇兵,徐达则亲自督军作战。敌军撤退时遇上埋伏,徐达军将其击败,抓获张、汤二将,进兵围攻常州,第二年将它攻克。徐达晋升为佥枢密院事。继而攻占宁国、宜兴,派前锋赵德胜攻下常熟,擒获张士诚之弟张士德。

第二年复攻宜兴,将其攻克。朱元璋亲自率军进攻婺州,命徐达留守应天,另外派兵袭击天完守将赵普胜,将其打败,收复池州。徐达升为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进而攻安庆,自无为出发,沿陆地行走,趁夜袭击浮山寨,在青山打败赵普胜的部将,攻克潜山。回师镇守池州,与常遇春设下埋伏,在九华山下将陈友谅打败,斩首万人,生擒三千。常遇春认为“:这是一支劲旅,不杀的话,将会成为后患。”徐达不同意,便将此事报告朱元璋。而常遇春则抢先在夜里活埋被俘者过半,朱元璋闻此不悦,将其余的人全部释放。于是朱元璋开始命徐达全面统辖其他将领。陈友谅进犯龙江时,徐达率军伏于南门外,与诸将奋力拼杀,将其打败,乘胜追到慈湖,将其船只烧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