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十七(4/7)

挑战,不出,急攻之,乃降。整军入城,秋毫无所犯。执子琦等送京师,获将士九千七百余人,粮糗马畜称是。会汤和等亦取福州、延平、兴化,美遂遣降将谕降汀、泉诸郡。福建悉平。美留守其地。寻召还,从幸汴梁。

太祖即位,以美为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洪武三年命赴河南,招集扩廓故部曲。是年冬论功,封豫章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诰词以窦融归汉为比。十三年改封临川侯,董建潭漂府于长沙。太祖榜列勋臣,谓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来归者七人。七人者,韩政、曹良臣、杨璟、陆聚、梅思祖、黄彬及美,皆封侯。美与璟有方面勋,帝遇之尤厚。

十七年坐法死。二十三年,李善长败,帝手诏条列奸党,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云。赞曰:冯胜、傅友德,百战骁将也。考当日功臣位次,与太祖褒美之词,岂在汤和、邓愈下哉。廖永忠智勇超迈,功亚宋、颍,皆不得以功名终,身死爵除,为可慨矣。江夏侯周德兴之得罪也,太祖宥之,因诫谕公、侯,谓多粗暴无礼,自取败亡。又谓永忠数犯法,屡宥不悛。然则洪武功臣之不获保全者,或亦有以自取欤。杨璟、胡美功虽不逮,然尝别将,各著方面勋,故次列之云。

部分译文

冯胜,定远人。初名国胜,后改。与兄长冯国用都爱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筑寨自保。太祖攻战至妙山时,冯胜随兄长一同归附,受到重用。国用累立军功,升至亲军都指挥使,去世后由冯胜袭其官职,典掌亲军。

陈友谅进逼龙湾。太祖率军抵御,战于石灰山。冯胜攻其中坚,大败敌军,又继续追击,败敌于采石,于是收复太平。冯胜随军征讨陈友谅,攻克安庆水寨,长驱直入江州,赶走陈友谅,晋升为亲军都护。冯胜又随军解安丰之围,迁升同知枢密院事。冯胜随军激战鄱阳,下武昌,克庐州,然后调兵攻取江西诸路。又与诸将收复淮东,克海安坝,取泰州。徐达围攻高邮不下,回军支援宜兴,而命冯胜督率所留军队。高邮守将诈降,冯胜命指挥康泰率数百人先行入城,敌军关闭城门,将他们全部杀害。太祖大怒,将冯胜召回,责罚十大杖,然后命他步行回高邮。冯胜既惭愧又气愤,拼力进攻。徐达也自宜兴返回,增兵攻克高邮,然后攻取淮安。安丰城陷,在旧馆擒获吴将吕珍。下湖州,克平江,冯胜功劳仅次于平章常遇春,再升为右都督。冯胜跟随大将军徐达北征,攻下山东诸州郡。

洪武元年(1368),冯胜兼任太子右詹事。因犯小法而被贬官,任都督同知。冯胜率军逆河而上,取汴、洛,下陕州,直趋潼关。守将夜逃,于是夺潼关,取华州。返汴之后,前往太祖行在谒见,被授为征虏右副将军,留守汴梁。随即跟随大将军征伐山西,由武陟攻取怀庆,越过太行山,克碗子城,取泽、潞,于猗氏擒获元右丞贾成。又克平阳、绛州,擒获元左丞田保保等,俘获将士五百余人。太祖大悦,下诏命右副将军冯胜位居常遇春之下,偏将军汤和位居冯胜之下,偏将军杨王景位居汤和之下。

二年,冯胜率军渡过黄河,直趋陕西,攻克凤翔。然后渡过陇水,攻取巩昌,进逼临洮,降服李思齐。又回军跟随大将军徐达围攻庆阳。扩廓遣将进攻原州,声援庆阳。冯胜扼守驿马关,打败其将,于是攻克庆阳,捉住张良臣。陕西全部平定。

九月,太祖召大将军回京,命冯胜驻守庆阳,节制诸军。而冯胜却认为关陕已定,擅自率领全军返回。太祖大怒,对冯胜加以切责。念其功大,赦免了他,未予治罪。但所赏金币,未及大将军的一半。

第二年正月,冯胜以右副将军的身份与大将军一起出西安,直捣定西,击败扩廓帖木儿,俘获兵马数万。又分兵自徽州往南出一百八渡,巡行略阳,擒获平章蔡琳,然后进入沔州。另外派遣其他将领自连云栈攻取兴元,调兵吐番,在西北征讨哨极。凯旋之后,论功时,冯胜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参与军国大事,并封为宋国公,年禄三千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诰词中谓冯胜兄弟亲同骨肉,十余年间,除肘腋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天下。所以对冯胜称赞备至。五年,因冯胜效力四方,因而与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分别被赐给彤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