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望重的勋臣有八人,冯胜居第三位。太祖年事已高,对人猜忌甚多。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小事违背了太祖的心意。蓝玉被杀当月,冯胜应召回京。二年之后,被赐死,诸子都不许继嗣。而冯国用之子冯诚在云南屡立战功,屡升至右军左都督。
冯胜,定远人,初名国胜,又名宗异,最后名胜。冯胜出生时黑气满屋,经日不散。他长大之后,雄勇多智谋,与其兄国用都喜欢读书,并精通兵法。元朝末年,兄弟俩结寨自保。朱元璋攻城略地到达妙山时,冯国用偕同冯胜前来投靠,甚得朱元璋的信任。有一次,朱元璋向冯国用询问平定天下的大计,冯国用回答说“:金陵为虎踞龙盘之地,世代帝王之都,可先夺金陵作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不要贪图子女玉帛。这样,天下就不难平定。”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便让冯国用留在幕府。冯国用随军攻克滁、和,在三叉河、板门寨、鸡笼山的战斗中,都立下了战功。后又随军渡江,攻取太平。朱元璋命冯国用统领亲兵,委以心腹之任。朱元璋擒拿陈野先后,又将他释放,命他招降自己的部众。冯国用料定陈野先一定会再次反叛,建议不要派他去招降。不久,陈野先果然反叛,但被其部下所杀,其堂侄陈兆先又拥兵驻扎方山。后来,蛮子海牙扼住采石,冯国用与诸将攻破海牙水寨,又打败陈兆先,将其生擒,尽降其部众三万余人。当时降卒都疑惧不定,朱元璋便从中挑选骁勇能战者五百人为亲军,宿卫帐中。又将旧人全部摈去,只留冯国用随侍榻侧,这样五百人才安定下来。于是,朱元璋命冯国用率领这五百亲兵进攻集庆,众士卒纷纷拼死抢先登城。冯国用与诸将齐心合力,连下镇江、丹阳、宁国、泰兴、宜兴,又随朱元璋征讨金华,进攻绍兴,累功升至亲军都指挥使,后死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朱元璋为之痛哭。洪武三年(1370)。追封为郢国公,在肖像功臣庙中位列第八。
冯国用死时,其子冯诚尚年幼,而弟冯胜已积功升为元帅,于是朱元璋便命冯胜接任冯国用之职,统领亲军。
纳哈出是元朝木华黎的嫡孙,为太平路万户。太祖攻克太平时被捉,太祖因他是名臣之后而给予厚待。又知道他不能忘记元朝,便给钱让他北归。元朝已亡,纳哈出便聚兵金山,畜牧繁盛。太祖派遣使臣前去招降,纳哈出始终未服。屡次侵犯辽东,被叶旺所败。冯胜等大军压境,纳哈出才投降,被封为海西侯。后跟随傅友德征讨云南,途中去世。其子察罕,改封为沈阳侯,因系蓝玉党人牵连而死。
傅友德,其祖先是宿州人,后来迁至砀山。元末随刘福通党羽李喜喜入蜀。李喜喜失败后,傅友德改随明玉珍,然而未获明玉珍重用。傅友德又去武昌,跟随陈友谅,也不受重视。
太祖进攻江州,至小孤山,傅友德率所部投降。太祖与他交谈,觉得他非同寻常,便任他为将。傅友德跟随常遇春支援安丰,夺取庐州。回来后,参加鄱阳湖大战,驾轻舟挫败陈友谅军前锋。傅友德多处受伤,却愈战愈猛,又在泾江口拦击敌军,陈友谅战败而死。随征武昌,诸将从城东南的高冠山可俯视城中,却被汉兵占据,诸将相互观望,不愿前进。傅友德率领数百人,一鼓夺之。飞箭射中面颊,穿透两腮,傅友德毫不丧气。武昌平定,他被授为雄武卫指挥使。跟随徐达攻取庐州,另外率军攻克夷陵、衡州、襄阳。进攻安陆时,傅友德九处受伤,最终攻克安陆,并擒获敌将任亮。又随大军下淮东,在马骡港击败张士诚援兵,获战船千艘,又在安丰大败元将竹贞。与陆聚驻守徐州,扩廓遣将李二来攻,驻扎陵子村。傅友德估计寡不敌众,于是坚守不战。当探知敌军正四散抢掠时,便率领二千人逆河而上到达吕梁,登陆进击,傅友德独自骑着战马,持槊奋力刺向敌将韩乙。敌军败退。傅友德料到敌军还会再来,便迅速返回,打开城门,列阵野外,横戈以待,约定闻鼓即起。李二果然来了,傅友德立即下令鸣鼓,士兵腾跃搏击,破擒李二。傅友德应召回京,晋升为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太祖撤掉御前麾盖,命人敲鼓吹号将他送回府宅。
第二年,傅友德随大将军北征,破沂州,下青州。元丞相也速来援,傅友德以轻骑诱敌进入伏击点,然后奋力追杀敌军,于是攻取德州、沧州。攻克元都后,傅友德巡察古北隘口,驻守卢沟桥,攻取大同,回军攻下保定、真定,驻守定州。随后攻山西,攻克太原。扩廓自保安来援,万名骑兵突然而至。傅友德率领五十名骑兵将敌军冲退,并趁机夜袭敌营。
扩廓仓促逃遁,傅友德率军追至土门关,俘获兵马数以万计。又在石州击败贺宗哲,在宣府击败脱列伯,然后往西会合大将军,围攻庆阳,以一部队军队驻扎灵州,遏制敌军援兵,于是攻克庆阳。回京后,被赐白金、文绮。
洪武三年(1370),傅友德跟随大将军直捣定西,大败扩廓。然后调兵伐蜀,傅友德率领前锋出一百八渡,夺取略阳关,于是进入沔。又分兵自连云栈合攻汉中,将它攻克。因粮饷不继,回军西安。蜀将吴友仁侵犯汉中,傅友德率三千骑兵前去援救,进攻斗山寨,命军中士兵燃起十个火把分布山上,蜀兵见此惊逃。这年冬天,朝廷论功,傅友德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为颍川侯,年禄一千五百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