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指挥。捕代县反者。久之,复爵。
十四年,浙东山寇叶丁香等作乱,命总兵讨之,擒贼首并其党三千余人。分兵平安福贼,至临安,降元右丞兀卜台等。十五年巡视陕西,督屯田,简军士。明年镇辽东,奉敕勿通高丽。高丽使至,察其奸,表闻。赐敕褒美,比魏田豫却乌桓赂,称名臣。在镇七年,威信大著。召还,帅师讨平贵州蛮。练兵黄平。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诛,爵除。
陆仲亨,濠人。归太祖,从征滁州,取大柳树诸寨。克和阳,击败元兵。逐青山群盗。从渡江,取太平,定集庆,从徐达下诸郡县。授左翼统军元帅。从征陈友谅,功多,进骠骑卫指挥使。从常遇春讨赣州,降熊天瑞,为赣州卫指挥使,节制岭南北新附诸郡。调兵克梅州、会昌、湘乡,悉平诸山寨。
洪武元年,帅卫军与廖永忠等征广东,略定诸郡县,会永忠于广州,降元将卢左丞。广东平。改美东卫指挥使,擢江西行省平章,代邓愈镇襄阳,改同知都督府事。三年冬封吉安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与唐胜宗同坐事降指挥使。捕寇雁门,同复爵。
十二年与周德兴、黄彬等从汤和练兵临清。未几,即军中逮三人至京,既而释之。移镇成都,平巨津州叛蛮。乌撒诸蛮复叛,从傅友德讨平之。
二十三年,治胡惟庸逆党,家奴封贴木告仲亨与胜宗、费聚、赵庸皆与通谋,下吏讯。狱具,帝曰:“朕每怪其居贵位有忧色。”遂诛仲亨,籍其家。
初,仲亨年十七,为乱兵所掠。父母兄弟俱亡,持一升麦伏草间。帝见之,呼曰“来”,遂从征伐,至封侯。帝尝曰:“此我初起时腹心股肱也。”竟诛死。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
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
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
子超,征方国珍,没于阵。璿,以人材举官江西参政。孙宏,从征云南,积功为右卫指挥使。坐奏对不实,戍金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