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被稍微阻止。
他一直轻视万安,曾经斥责万安辜负国家没有羞耻。
万安忿恨郁积于心,日夜想法中伤刘翊。
当初,商辖弹劾汪直,刘翊和万安、刘吉帮助他抗争,结果罢除西厂。
另一夭,刘瑚又在朝堂责备王越,王越羞愧地退了下去。
不久西厂重新设立,刘翊不能够有所劝谏。
到了成化十八年,万安见汪直的宠幸衰微了,揣想西厂应当罢除,邀请刘翊一齐上奏。
刘玥推辞不参与,万安于是独自上奏。
奏疏呈上去,皇帝很惊讶没有刘瑚的名字。
万安暗中叫人揭发刘翊和汪直有牵连。
恰逢刘翊的儿子刘镒邀约妓女放荡地喝酒,同乡趟童开玩笑写了《刘公子曲》,有人增加添饰淫秽的话语,混杂在教坊院本中上奏。
皇帝十分气愤,下决心弃去刘瑚。
派遣宦官覃昌召集万安、刘吉到西角门,拿出皇帝亲手写的一封信函给他们看。
万安等人假装急忙救助刘瑚。
第二天,刘翊上疏请求退休。
命令乘驿马返家,赐给很丰厚的月麇、岁隶、白银、纸币。
实际上排挤刘瑚使他离开的,是万安、刘吉两个人的阴谋。
当时内阁有三个人。
万安贪婪狡猾,刘吉阴险刻薄。
刘硼稍微好一些,但是因为喜欢谈论,人们认为他浮躁轻狂。
刘翊已经仓促引退,而彭华、尹直相继进入内阁,万安、刘吉的党派于是更加稳固。
刘翊当初遭逢母亲丧事,在墓旁庐舍里守了三年孝。
等他回朝做官,侍候父亲尽孝。
父亲死了,又在墓旁搭庐舍守孝。
弘治三年死,谧号文和。
嘉靖初年,因为谏官的请求,赐祠庙匾额为“昭贤”,仍然派遣官员祭祀他。
儿子刘锐,宇汝中。
八岁的时候,宪宗召见他,喜爱他聪明敏捷,并且跪拜起身符合礼节,当即任命焉中书舍人。
宫殿的门坎很高,同级官员杨一清经常提着他进出。
皇帝考虑到牙牌容易损坏,命令用银牌改换。
先后任官五十多年,嘉靖年间官至太常卿,兼任《五经》博士,仍然在内阁的诰敕房办公。
他博学又有品行,和长洲刘荣都渊博贯通过去的史实,当时被称为“二刘”
刘吉,字佑之,博野人。
正统十三年考中进士。
改庶吉士,授官编修,充任御前讲席。
《寰宇通志》写成,晋升修撰。
天顺四年,在束宫陪侍太子讲读,因服丧归家。
宪宗即位,征召纂写《英宗实录》。
到达京城,上疏请求服满丧制。
不允许,晋升侍读。
《英宗实录》写成,升任侍读学士,值班御前讲席。
多次迁升至礼部左侍郎。
成化十一年,和刘瑚一齐接受命令兼任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参预机要事务,不久晋升为礼部尚书。
孝宗出阁,加官太子少保兼任文渊阁大学士。
成化十八年,遭逢父亲丧事,诏命起用恢复官职。
刘吉三次上疏诚恳地辞官,却暗地里嘱托贵戚万喜给他一席之地,结果不允许辞官。
《文华大训》写成,加官太子太保,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
很久以后,升任户部尚书、谨曼殿大学士,不久加官少保兼任太子太傅。
孝宗登上皇位,庶吉士邹智、御史姜洪竭力谴责万安、尹直和刘吉都是小人,应当罢斥。
刘吉很怨恨他们。
万安、尹直都离职而去,刘吉一个人留了下来,委任托付更加专任他一人。
考虑到进言的人不停地攻击,于是建议越级提拔科道官,把他们放置在不按次序升迁的位置。
诏命起用废弃不用或者长期滞留不升迁的官员,给事中贺钦、御史强珍等十人已经按次序提拔,刘吉又上疏举荐他们,部曹预先推荐的只有林俊一个人,希望以此笼络谏官,但是进言的人还是没有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