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内阁大臣的推荐,起用任原职,到南京都察院。
宪宗即位后,进升为右副都御史,又到宣府任巡抚。
几个月后,召回拜为左都御史。
成化元年,掌管大计,罢黜贪婪残暴的官吏,比原来加倍。
第二年秋天,受命整顿治理辽东到大同的边防。
到后就弹劾镇守中官李良、总兵武安侯郑宏违法的罪行,将都指挥裴显从狱中放出,推荐指挥崔胜、傅海等人,在凤皇山打击敌人。
皇帝听到捷报,用玺书嘉奖慰劳。
孪秉于是前往巡察宣府、大同,更换将帅,申明军令后返回。
不久,任命为总督,与武清伯赵辅分五路出塞,大捷。
皇帝以羊和酒犒劳他们,赐予麒麟服,加封太子少保。
三年冬天,吏部尚书王翱辞职,朝廷推选代替的人,皇帝特地提拔李秉担任。
李秉坚决地澄清进入官场的道路。
监生需要依次任职的有八干多人,李秉请求分别考核,罢黜平庸低劣的几百人,于是怨恨诽谤声四起。
左侍郎崔恭以为排位已久应当得到尚书职位,而被李秉得到,心里很不平。
右侍郎尹曼曾跟从李秉学习,李秉开始采用他的建议,不久就疏远了他。
侍读彭华依附权贵,多次为私事求李秉,李秉不听。
大家都怨恨李秉。
御史戴用请求北京和南京官署的长官和各方面的辅佐官,应按正统年问的先例,集合朝廷大臣保举;又吏部司属与各部均进行升调,不能长久占据重要的位置,并且迅速高升。
言语冒犯了吏部,吏部与他对立。
皇帝命令北京南京网品以上的官吏,吏部开列缺额,由皇帝裁决。
而御史刘璧、昊远、冯徽力争请求仍归吏部选举。
皇帝很生氯,追问斥责进言的人。
正碰上外地官员进京拜见皇帝接受考察,李秉斥退的人很多,又多为大臣同乡故旧,大家的怨恨汇集在一起。
而大理卿王槩也想除去李秉以代替他的职位,就和彭华谋划,唆使同乡给事中萧彦庄弹劾李秉十二条罪状,并说他暗中勾结资深御史依附自己以独揽大权。
皇帝很生气,下发朝廷商议。
崔恭、尹曼就说“我们两人向他进谏他不听”,刑部尚书陆瑜等人附会两人的意思拟定奏章。
皇帝以李秉徇私改变法律,辜负了所担任的使命,取消李秉太子少保,并让他退休。
受牵连的鲍克宽、李冲调往外地任职,丘陵、张穆、陈民弼、孙遇、李龄、柳春都被罢官。
命令萧彦庄指出李秉所勾结的御史,不能回答。
遇了很久,以刘璧等三人的名字上报,于是全部投入钦犯监狱,调出京城。
丘陵等人实际是有名的好官吏,因谗言被罢黜,众人议论不平。
丘陵尤其不服,接连呈递奏章揭发萧彦庄。
在朝廷讯问时,丘陵的言词符合事实。
皇帝厌恶萧彦庄诬谄欺骗,将他贬为大宁驿丞。
在李秉被弹劾之时,气势汹汹,将要逮捕李秉。
李秉对人说:“替我谢谢彭先生,定我的罪是皇上的命令。
只要不令我入狱,一旦入狱则我必定不会出来,恐怕伤了国家的体面。”于是上疏承担过错,一点也不为自己辩解。
当时天下参如科举考试的人正参加会试聚集京城,这些人激愤地骂道:“李公是天下正直的人,被奸邪之人诬谄。
如果给李公定罪,愿取消我们这些人的考试来替他赎罪。”到皇帝轻微责罚李秉,纔停止。
李秉临行时,同僚下属为他饯行送别,都感慨不已,有的人掉下眼泪。
李秉慷慨地对大家作揖,登车而去。
李秉离任后,崔恭于是成为尚书。
李秉心地真诚,为人正直,平安危难都保持同样的节操,与王站一起负有重望。
在家居住二十年,朝廷内外上呈推荐的奏疏十多封,最终没有起用。
弘治二年去世。
追赠太子太保。
后来赐予谧号襄敏。
儿子李聪、李明、李智,孙子李邦直,都乡试中举。
李聪任南宫知县,因萧彦庄弹劾被罢官返乡。
李明任建宁府同知。
李智任南阳府知府。
李邦直任宁波府同知;萧彦庄被贬后,代管大宁县,因征收赋税被盗贼杀害。
姚夔,字大章,桐庐人。
是孝子姚伯华的孙子。
正统七年中进士,乡试、会试都是第一名。
第二年,授予吏科给事中,陈述关于时政的八件事。
又说:“预备仓本来是赈济贫民的,而里甲担心贫民不能偿还,就隐藏不报。
致使借贷给富有人家,加倍偿还。
收获刚刚结束,马上就困乏断粮。
这样贫民遇上凶年闸饥荒,丰年也闸饥荒。
请求诏令天下的有司,每年两次开仓发粮,一定亲自勘察,先给那些最贫困的人。”皇帝立即命令执行。
量帝监理国事,众大臣商议劝他即位,没有决定。
以此询问众言官,姚夔说:“朝廷任命大臣,正是为社稷考虑,为什么要议论纷纷?”众议于是平息n也先逼近京城,请求急速征召宣府、辽东的军队入京保卫。
景泰元年姚夔被越级提升为南京刑部右侍郎。
四年,改到礼部任职,奉命考察云南的官吏。
返回朝廷,留任礼部。
量帝身体不适,尚书胡淡在休假,姚夔强衍将他起用,偕同群臣上疏请求恢复太子。
未得许可。
第二天,姚夔想率领百官在宫前跪伏请求,而石亨等人已尊奉太上皇恢复皇位,将姚夔调出到南京礼部。
英宗素来了解姚夔,到听说恢复储君的议论时,用驿马将他召回,进升为左侍郎。
天顺二年,改到吏部任职。
某知府因贪污而败落,贿赂石亨请求复职,姚夔执意不许,纔罢休。
七年,代替石瑁任礼部尚书。
成化二年,皇帝听从尚书李宾的建议,下令南畿及浙江、江西、福建的诸生,交纳粮食救济灾荒可以入国子监。
姚夔上奏废止了这种做法。
四年,因灾害怪异多次出现,上疏请求“平均亲爱六宫后妃,以扩大继承的子嗣。
请求取消西山新建塔院,斥责远离阿叱哩之类的人。
经常出席御前讲经,裁决各种政务f,亲近君子,速离小人,节约费用,爱惜名贵器物,衣食言行,全遵循祖宗已咸的法规,以回报天意。”并说:“今日能遵守成化初年的政策就足够了。”皇帝用褒美的圣旨回答他。
他请求的十件事,都立即答复许可。
慈懿太后驾崩,宫中传旨商议不与先帝合葬,内阁大臣坚持不可以,下发朝廷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