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后又陈述边防七件事,孝宗大多同意实行。第二年,余子俊病重,还亲自撰写奏稿,陈述救荒息盗的办法。刚刚得到朝廷的允准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一岁。追赠太保,谥号肃敏。
子俊深沉、刚毅,寡于言词,有谋略。凡是奏章疏议公文,必定亲自起草。每天到半夜才睡,他曾说:“大臣为国,应当不考虑自身利害关系,怎能躲避埋怨换取恩惠,为保全自己作考虑?”因此榆林边墙工程才开始,怨言诽谤众起,子俊态度更坚决,终于大功告成,有利于后世几代人。余子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为母丧守服时,要儿子余蜫不参加会试,他说“:虽然律令上无这条,但我于心不忍。”本当荫庇封儿子官职,他改为荫庇封弟弟官职。
朱英,字时杰,桂阳人。五岁时父亲去世。学习勤奋,考取正统十年(1515)进士,授御史职位。浙江、福州府闽县大规模的贫民暴乱,朝廷选拔御史十三人与宦官分守各府,朱英守处州,而叶宗留一伙四出劫掠,处州道路阻塞。朱英从小路赶到,按抚招降甚多,杀叛乱首领周明松等人,叛乱分子四处逃走,朱英才班师回营。
景泰初年,御史王豪曾经因为调查陈循争地的事,得罪了陈循,被陈循所攻击。此时,陈循起草诏书,暗示说凡是受到揭发的御史,虽然经过救免宽恕,全都改任地方职务。这样王豪应当改任知县,朱英上奏章说:“如果像诏书这要处理,那么凡是遭到御史抨击的人都将怀着私仇诬陷攻击,而御史愈来愈缄默不敢说直话。”奏章下到掌管司法刑狱的官署,也要求接受朱英的意见,于是仍恢复王豪御史职位。不久,朱英被调任广东右参议,路过家乡探望母亲,口袋里只有赐金十两。到任后,抚慰流亡百姓,关心百姓疾苦。建立均徭法,十年一换,人民都觉得便利。
天顺初年,两广叛乱活动愈来愈厉害,诸将多滥杀无辜百姓冒领功劳,巡抚叶盛委托朱英督察。参将范信诬称宋泰、永平二乡百姓做贼,几乎将村民全部屠杀,又要血洗进城乡,朱英赶去查讯实情后,将被虏百姓全部放走。范信十分怨恨,屯兵不还。朱英秘密向叶盛求援,叶盛命范信班师。此地方才开始安定。潮州叛乱分子罗刘宁等流窜抢掠,屡次挫败官兵,朱英汇合军队消灭之,夺回所掠人口数千人,单独置一营安置妇女,无人敢侵犯。
朱英任参议官职十年,升为右参政。母亲去世,成化初年服丧期满,补任陕西。官军大举征讨满四,他掌管运输军粮有功。历任福建、陕西左、右布政使,都推行均徭法。
成化十年(1474),以右副都御史职务巡抚甘肃,先后陈述安定边防二十八件事。其中请求迁徙定居的戎人,安置流转、离散人员,减少进贡使臣,这些都十分切中当时的事务。第二年冬天,两广总督吴琛去世,因为朱英以前在广东有威信,廷臣推选他代替吴琛任两广总督。
自从韩雍大征讨以来,将帅喜好邀功,以俘掠为利,称为“雕剿”朱英来后,以安定清静为原则,约束告诫将士,不得为叛乱者夸大声势,胡乱出兵。招抚瑶族、僮族归顺者,定为编户,免除三年徭役,于是马平、阳朔、苍梧诸县的少数民族全都望风归附。而且荔波叛乱者李公主有几万人马,长期凭恃地势险固,也派儿子归顺,朱英将他们安置在永安州居住,使他的子孙世代为吏目。以此归附的一天比一天多,总共四万三千多户,十五万余人,宪宗十分赞赏。
镇守宦官与督抚、总兵官的坐次排列是宦官居中,总督居于总兵官左。这时总兵官陈政因为有伯爵封号想抑朱英居右,朱英不答应,奏请朝廷裁定,朝廷下令解除朱英总督职务,以巡抚职,居于陈政之下。尚书余子俊说朱英招之来归附者众多,本应当增加俸禄给予奖赏,却反而削减其权力,只怕无法控制各少数民族。于是提升朱英为右都御史,仍任总督,坐次如前。
田州酋长黄明奸其知府岑溥祖母,要杀岑溥,岑溥逃到思恩,黄明于是大肆屠杀。朱英带领军队去征讨,传檄岑溥族人思恩城知州岑钦杀黄明雪耻,岑钦就诛杀黄明及族属,将首级挂在军营之门示众。
朱英质朴、敦厚,然而执法从不宽容,与管理市舶贸易宦官韦眷相抵触,韦眷择其若干事例奏告朱英专权轻视贼人,氵寻州知府史芳因犯事曾被朱英责备,也攻击朱英奸诈、贪婪、欺骗蒙蔽。调查都无证据,就降史芳官职二级,告诫韦眷与朱英融洽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