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七十(6/7)

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来,马文升请求孝宗减食撤乐,修德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非急务之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之。文升任一品官满了九年,加封为少师兼太子太师。由于要对将官进行考察,孝宗特召文升及都御史戴珊、史琳到暖阁,告诫大家秉公升降。因为文升年老听力减退,又再次高声告诉他,命左右搀扶文升下台阶。起初文升为都御史,王恕在吏部,两人都处事刚直不阿。他们起草的疏一发出,天下传诵。王恕离开后,声望都集中于马文升。到他在吏部任职时,已经八十岁。长须修眉,遇事侃侃而论不减当年。

孝宗去世,马文升奉遗诏向武宗请求淘汰传奉官七百六十三人,武宗下令除留太仆卿李纶等十七人外,其余的全部淘汰。正德元年(1506),御用监宦官王瑞要求任用新近被淘汰的七人,文升不接武宗下的诏书。给事中安奎探听到王瑞受贿,弹劾王瑞。王瑞十分怀恨,诬告文升违抗圣旨,再下廷议,皆以文升之言为是,武宗终究不听,文升因此请求返乡,未得允准。

这时,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天天怀着离去的念头。时逢两广缺总督,文升推举兵部侍郎熊绣。熊绣心中不愿意出任,熊的同乡御史何天衢就弹劾文升为徇私欺骗蒙蔽。文升接连上疏要求离开,武宗答应了。赐他玺书、马车,增加月粮和每年役奴。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在家住了三年,刘瑾乱政,说文升以前用雍泰为朋党,除去文升官籍。五年(1510)六月去世,终年八十五岁。刘瑾被诛杀,恢复文升官衔,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号端肃。

文升文武双全,擅长应付事变,朝中大事往往由他决断。建功在边镇,国外都知道他,文升尤其注重气节,品行端方不苟,一生走正直之道,虽然遭到诬陷,几起几落,正气终究不减。儿子马璁,以乡贡士等待吏部选拔,文升要其子请求在京城以外任职,文升说:“大臣的儿子都在京为官,哪个应该任地方官?”他去世一年后,大盗赵钅遂等抢劫河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舍之而去。进攻泌阳,放火烧了焦芳的家,用草扎成焦芳像碎裂之。嘉靖初年,加赠文升左柱国、太师。

刘大夏,字时雍,湖南华容人。父亲刘仁宅由乡试举人任职为瑞昌知县。一千多家流民匿藏在山中,巡逻兵士索取不到财物,就诬告流民谋反,朝官商议增加军队,刘仁宅单人骑马前去招抚,流民争着出山诉说实情,最后停止出兵,刘仁宅被提升为广西副使。

刘大夏二十岁以乡试第一名中举。天顺八年(1464),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成化初年,翰林院拟请留职,他自己要求出任吏职,于是就任命他为职方主事,又调升郎中,通晓兵事,宫署里的积弊全都革除。他所奏复的大多很合皇帝的旨意,尚书把他当作左右手。汪直好邀边功,安南黎灏被老挝打败,汪直想趁机攻取黎灏。他对宪宗说了,就索取永乐年间讨伐安南的文书。刘大夏藏着不给,并秘密地向尚书余子俊说:“兵祸一开,西南立刻就完了。”子俊醒悟,这事情遂得停止。朝鲜以前入贡都是从鸦鹘关进来,这时要求改从鸭绿江进入。尚书准备答应其请求,大夏说:“鸭绿江的通道,祖宗朝岂有不知的,而从鸦鹘关开道迂回几个大镇,这恐怕另有深意。不能批准。”此请未获明政府同意。宦官阿九的哥哥任京卫经历,因犯罪被大夏处以笞刑。阿九怀恨在心,宪宗听信了其对大夏的诬陷之言,将大夏抓起来下到诏狱,经东厂侦察无所得。赶上怀恩极力相救,被判杖二十而释放。十九年(1485),调升福建右参政,以政绩突出而闻名。大夏听说父亲去世,一宿就动身奔丧。

弘治二年(1489),大夏服满,调升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告诫,事情很顺利地解决了。后山贼起,大夏奉檄文讨伐。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为贼才杀,有一半人获得生还。改为左布政使,调往浙江。

六年(1493)春,黄河在张秋堤防决口,皇帝下诏博选才臣前往治理。吏部尚书王恕等推荐刘大夏,提升大夏为右副都御史前往。到职后,在黄陵冈疏通贾鲁河,又疏通孙家渡和四府营上游,以分水势。从胙城经过东明、长垣到徐州修筑长堤,共三百六十里长。水灾得到根治,张秋镇改名为“安平镇”孝宗嘉奖大夏,赐玺书褒奖他,详载《河渠志》。召他为左副都御史,任职户部左侍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