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九十六(9/10)

,刚有所逊色,操权未得到它的要术,而让阴伺旁窃的人得以从中制之。像崔文以旁门邪道欺骗皇上,辅佐官谏官上言皇上又不听。罗洪载忠于职守却被逮捕拘囚,廷臣上疏七十次而无效果。近来又庇护崔文,奴仆夺法司的职守,斥责林俊违抗圣旨,恼怒言官的奏扰。事情涉及到宦官,委婉地降下情词恳切的圣旨,犯法而不问罪,有请求就必定答应。这与正德朝有什么区别呢?林俊是国家的名士,他离去之志很坚决。林俊离去,类似林俊的人必定不会留下。陛下与二三近习私人共同治理天下吗?今日的天下,与先朝不同。武宗时,势已危险,但是元气还壮,调剂适应,可以立起。为什么呢?因为承袭孝宗的恩泽。今日弊病虽然渐渐在复苏,但元气已经枯竭,调剂无方,将至于不能立起的境地。为什么呢?因为承袭武宗乱政的缘故。希望陛下深察祸乱的枢机,收回政权,将崔文等人置以重刑。然后努力研究圣学亲近贤人,除去谗人远离美色,延访忠言,深切地体恤民间的隐情。务必使宫府一体,上下一心,而后天下可为也。”同官赵汉等人也都上奏说崔文事,皇帝终不听他们的话。不久,因给事中李学曾、章侨,主事林应骢都因上言陈事而被夺去俸禄,许相卿又上疏规劝,指责皇帝气骄志怠,甘愿重蹈过失,语词非常恳切。

任给事中三年,他所说的皇帝都不听,于是推说有病而回到家乡。八年(1529)皇帝下诏说养病三年以上不到京都的人,都落职闲住,许相卿于是被废职。夏言过去和同僚相处得很好。既然掌管政权,他招许相卿进京做事,许相卿推辞不答应。

余珊,字德辉,桐城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官行人,提升为御史。庶吉士许成名等完成教习任务后,留在翰林的有十七人。余珊以为过滥,上疏论这件事。语词侵犯内阁,不被皇帝采纳。乾清宫发生火灾,余珊上疏陈讲弊政,极力指出义子、西僧的荒谬。巡盐长芦,揭发中官的奸利事情。余珊被人诬陷,枷拷拘囚于诏狱,贬谪为安陆判官。调任澧州知州。

世宗登位,提升余珊为江西佥事,讨平梅花峒叛贼。迁四川副使,驻防威、茂。嘉靖四年(1525)二月应皇诏陈讲十端,大略是说:

“陛下有尧、舜、汤、武的资质,但没有稷、契、伊、周那样的辅佐,致使时事逐渐不能完成的有十项。

“正德年间,逆臣刘瑾专权,假借皇上来乱政,不知纪刚为何物,幸陛下起而振之。不久而事乐于因循,政多苟且简略,名实乖谬,宫府意见出入混乱牵扯。以为在朝廷而不在朝廷,以为在宫省而不在宫省,以致皇上以自己之心为心,百官万民也各以自己之心为心。这种纪纲的颓废,是第一端。

“正德年间,士大夫寡廉鲜耻,趋附权门,幸亏陛下起身振作。而今则是以前除去的又被接回来,来的再没有被除去。自那浮沉一世的人被提升掌管铨衡后,首取调和谄媚之人。重富贵薄名检的人,列之官位,致使谀佞成风,廉耻之心日薄。更有甚者侯伯专权纠集弹劾,罢除吏议礼乐。市门又开,商贸像过去一样。这种风俗的败坏,是第二端。

“正德年间,国家政权下移,王灵不振,所以有安化、南昌的变乱,依靠陛下起来整肃他们。于是边塞上的守戍之兵近来更加骄恣。因先前杀害许巡抚而被姑息,不久又杀害张巡抚而效法过失。以至于他们捆缚贾参将以立威,近来又捆缚桂总兵来报怨。致使榆关的妖贼效仿他们而残害主事,北边库官效仿他们而杀害县官。陛下被鄙儒的姑息论调所迷惑,拘泥俗吏权宜之计,于是使庙堂号令出于二三戍卒之口。这种国势的衰微,是第三端。

“自从逆臣刘瑾以来,因为别人行贿而易换将帅,所以边防全部遭到破坏,依赖陛下奋起申令严治。但是积弊已久,没有能够骤然恢复。现在朵颜在辽海徘徊,羌戎在四川跳梁,北狄在沙漠蹂躏。敌寇的气势正嚣张,而当官的不能先见预料,急求制驭敌寇的办法,才假借镇静的虚名,掩盖无能的实迹。更有甚者有的还诈饰捷功,滥邀赏赐,虚张劳师伐敌,高取官阶,但边塞上的战事一天比一天厉害。这种外裔的强盛,是第四端。

“自从逆臣刘瑾以来,将天下的膏脂全部输进到权贵的家室,所以有刘、赵、蓝、鄢的叛乱,依赖陛下起来制止。近年以来,黄纸文书不发放,白纸文书催征;额外的收敛,下及到鸡猪,织造生产之需,自为商贾。江、淮母子相食,兖、豫的盗贼横行,川、陕、湖、贵疲于供应粮饷。田野哀鸣嗷嗷,没有乐生之心。这种国本的动摇,是第五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