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一百四十三(7/10)

成国公朱纯臣往下很多人都有所捐助。朝廷又决定停办明年元旦的朝觐仪式。宗周认为大臣捐款、停办朝觐是国家的大耻辱,庄烈帝虽然不高兴,心里称赞他的忠诚,更加想重用他。体仁担心他受到重用,就收买山阴人许瑚上书评论宗周,说他道学有余,才干不足。庄烈帝认为许瑚是宗周的同乡,对他的了解应该是真实的,就停止了重用宗周的想法。

这年秋天,宗周三次上书才得以请假回乡。走到天津时听说京师受到攻打,就停下来养病,十月里战事稍微平息一些,宗周就上书说:

“己巳年(1629)的事变,误国者只是袁崇焕一个人。小人借此争着发泄门户之间的怨恨,把异己者都当成崇焕的同党来办罪,天天捏造流言蜚语,逐渐把这些人都排挤掉了。从此以后小人进用而君子退出了,宦官掌了权而朝臣越来越被疏远了,对文臣的惩罚一天天增多,欺君罔上的行径越来越厉害,朝政一天天败坏,边防的情况越来越恶劣。今日之祸,实际上是己巳年以来逐步酿成的。

“像张凤翼那样失职于兵部的人,朝廷却让他专职负责征战,怎么能让王洽死而心服?像丁魁楚等人那样失事于边境的人,朝廷却责成他戴罪立功,怎么能让刘策死而心服?各兵镇过来的勤王部队,争先入卫的有几个人,却没听说哪个因为逗留不前受到指责,怎么能让耿如杞死而心服?现在用二州八县人民的生命换来了敌人饱食而去的结局,廷臣们却一个个像无可治罪的样子,又怎么能对得起韩火广、张凤翔、李邦华等等被贬被罢的大臣呢?我因此方知道小人祸人祸国是没有止境的。

“过去唐德宗对群臣说道:‘别人总讲卢杞奸邪,我倒很不觉得他奸邪。’群臣答道:‘这正是卢杞所以是奸邪的原因。’我经常反复地思考这句话,觉得它是一切时代辨别奸邪的要领。所以说:‘大奸类似忠诚,大佞仿佛真诚。’陛下不加明察使用这样的人,就会把天下的小人都聚集起来呆在朝中,而自己还不觉得。

“至于现在刑政方面最荒谬的事,如成德只是一个傲慢的小吏,朝廷却用赃罪把他充了军,怎么能严肃惩治贪污的政令呢?申绍芳做了十多年监司,朝廷却用莫须有的借口把他给刺配充军了,怎么能显示抑制钻营的法典呢?郑曼阝的案子是因为有人诬告而受到的制裁,怎么能发扬劝人守伦常的教化呢?这几件事,都是因原任辅臣文震孟而引发,也还是过去驱除异己的那老一套,可是廷臣没人敢出来说话,陛下也无从得知这一切。唉!八年之间是谁在掌握国家政权,把事情弄成了这样!我无法替首辅温体仁做解释了。古人说:‘是谁栽下的祸根,至今仍作梗害人?’我看说的就是体仁。”

奏疏递上后,庄烈帝大为恼怒,体仁又上书猛烈诋毁,于是宗周被罢官为民。

十四年(1641)九月,吏部缺左侍郎,朝廷推荐的人不能让皇上称心如意,庄烈帝上朝后叹着气,对大臣说:“刘宗周清正敢言,可以充任。”就这样任命了他。宗周两次辞谢推不掉,才上路赴朝,路上进呈了三篇答刂子:一是《明圣学以端治本》,二是《躬圣学以建治要》,三是《重圣学以需教化》,共几千字。庄烈帝以口气婉转的诏书回答了他。第二年八月宗周还没来,庄烈帝就提拔他为左都御史。宗周极力辞谢,庄烈帝传出圣旨催促他进朝。一个月后,宗周到文华殿里参见,庄烈帝问他都察院的职掌何在,宗周回答说:“在于端正自己进而端正百官。都察院长官务必使自己心中所存的一切念头往上可以对得住君父,往下可以经得住天下士大夫的质问,然后百官才会取法、模仿他。使大臣守法,小臣廉洁,朝廷的规矩严肃,都是都察院长官的职责,不过严格要求巡方是其首要的事务。巡方得人,吏治就会清明,民生也就顺遂了。”庄烈帝说:“卿努力干,不要让我失望。”于是宗周上书分别讲了树立道德规范,端正职守法规,强化典章制度,清除暗藏奸人,惩治官吏邪行,整顿吏治六件事,庄烈帝高兴地采纳了。不久宗周弹劾御史喻上猷、严云京并且推荐袁恺、成勇,庄烈帝都听从了他。后来上猷接受李自成的重要职务,最终受到世人的唾骂。

冬季十月里,京师受到攻打。宗周请表彰为国死难的卢象升,并追究、诛杀误国奸臣杨嗣昌,逮捕骄横不法的大将左良玉;防守山海关以准备反攻,防守潞安府以提防敌兵偷渡,防守通州、津门、临清、德州以准备南下。庄烈帝没能完全听取他的意见。

闰十二月三十日,庄烈帝在中左门召见廷臣。当时姜土采、熊开元因为谈论国事被打入皇家监狱,宗周约请九卿一同营救他们两个。入朝后听说皇上下了密旨要把他们两个置于死地,宗周大吃一惊地对大家说:“今天要全体出动,空署争取,一定要把他们改送到刑部方能罢休!”等进去回答提问时,御史杨若桥推荐说西洋人汤若望精通火器,请求皇上加以召试。宗周说:“边臣不讲求战守、屯防的办法,专门想依靠火器。近来城邑沦亡,难道是没有火器造成的吗?我们用火器制服别人时,别人得到了也可以制服我们,没看到河间是被别人用火器给打下了吗?国家大计,应当以法纪为主,大帅骄横不法,援兵逗留不前,怎么对这些反倒姑息迁就,在这里干纷纷扬扬毫无益处的事呢?”接着讨论督师、巡抚的去留问题,宗周请先拿掉督师范志完,并且说:“十五年来,陛下处理事务不得当,导致了现在的败局,不追查祸害的起因,改弦更张,想运用一些得过且过的政治手段来弥补目前的漏洞,并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庄烈帝变了脸色,问道:“过去的无法追悔了,善后措施又该怎样呢?”宗周答道:“在于陛下开诚布公,同天下人的好恶一致,听取国人的意见决定取舍,进用贤才,开通言路,逐步与天下一道再造乾坤。”庄烈帝问:“目前烽火在京郊燃烧,敌兵未退,况且国家败坏已极,应当怎么办才好?”宗周说:“加强武备一定先要求练兵,练兵一定要首先选将,选将一定要首先选择贤能的督师、巡抚,选择贤能的督师、巡抚一定要首先吏、兵二部用人得当。宋代大臣说过:‘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就会太平了。’这句话可说是对现在的讥刺。现在议论人才只看才干、名望,不问操守如何,没有操守不检点而遇事敢前、军士惧怕他的权威的道理。如果只把议论流畅、举动豁达当作才干,那么这种人为自己博取爵位、才干是有余的,要求他为国家成事立功就不行了,用这种人对于成败有什么裨益呢?”庄烈帝说:“国家在解救危难之际,用人不能不先看才干后看操守。”宗周说:“前人国家破灭,都是因为将官贪婪、放肆才造成的,所以从解救危难的目的出发,用人更应该先看操守后看才干。”庄烈帝说:“大将别有才干,不是仅仅有操守就能指望他成就战功。”宗周说:“别的且不一一说,就比如说范志完操守不检点,手下的大将偏裨无不是因为贿赂进用的,所以一经交战,三军解体。由此看来,看人还是要以操守为主。”庄烈帝态度缓和了,说:“朕已经知道了。”接着让宗周站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