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一百四十七(9/10)

开。”高第无语反驳,于是撤退锦州,右屯,大、小凌河以及松山、杏山、塔山的全部守具,把屯田的士兵也一同驱赶进山海关来,放弃粮食十多万担。而且途中人员死亡,哭声响彻四野,百姓不满,军队的士气更加不振。崇焕于是请求回家服丧,没有得到允许。十二月,晋升为按察使,和过去一样管理军事。

我们大清得知经略撤退,六年(1662)正月,就大举用兵,西渡辽河。二十三日抵达宁远。崇焕听说,马上同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刚等聚集将士在一起,誓死守城。崇焕又写下血书,激励士兵忠义报国,并为之向官兵下拜,所以将士都愿意出死力。于是烧毁城外的全部民房,把守备器械运进城中,等候大清军。命令同知程维木英拷问奸细,通判官金启亻宗管理士兵饮食,并隐蔽路上的行人,传檄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如有将士逃到那里去全部斩首,由此,人心才稳定下来。第二天,大清军开始攻城,戴着盾牌掘洞入城,弓箭和滚石不能打退大清军。崇焕命福建士兵罗立,发放西洋大炮,击伤城外的大清军。第二天,再次进攻,又被击退,于是宁远之围解除了。通判金启亻宗也因为点大炮而战死。

启亻宗起初是一个小官吏,官名叫经历,掌管赏功的事情,勤奋聪明而又有志向。承宗器重他,让他做通判官,核查兵马粮食的数量,监督修城工程,办理军民的诉讼案件,深得民心。死后,追赠为光禄少卿,后代享受世袭锦衣百户的待遇。

起初,朝廷听到边境的警报,兵部尚书王永光召集朝中大臣讨论战守问题,没有什么好策略。经略高第、总兵杨麒在山海关上有大量的部队,却不肯援救,朝廷官员认为宁远必定把守不住。等崇焕奏上捷报,满朝喜气洋洋,马上提升他为右佥都御史,熹宗用加盖玉玺的诏书奖励他,满桂等人也各有晋升。

大清兵刚解围,分兵数万进攻觉华岛,杀死参将金冠等以及军民数万。崇焕刚防卫宁远城,兵力已尽不能救援。高第镇守关门,一反承宗的政策,屈辱将领,使得将领们都离心离德。对待杨麒就如同他的偏裨军官一样,一次杨麒到来,发现高第侮辱他的士兵。到这个时候因为没有发兵援助宁远,高第、杨麒一齐被罢官去职,用王之臣取代高第,赵率教取代了杨麒。

我大清发兵,所到之处没有攻不破的,明朝将领不敢议论战守。讨论战守的事是从袁崇焕开始的。三月朝廷重设辽东巡抚,让崇焕来担任。魏忠贤派遣他的党羽刘应坤、纪用等前往坐镇。崇焕大胆地上疏反对,意见不被采纳。后来给评定功绩,晋升为兵部右侍郎,赏赐他不少银钱,并给他世代享有锦衣千户的封赏。

袁崇焕解围以后,渐渐骄傲起来,同满桂开始不和,请把他调往别处驻兵,朝廷就召满桂回去了。因为王之臣上书挽留满桂,又与王之臣不和,朝廷担心因此坏事,就命令之臣等专管关内的事,关外让崇焕分兵把守。崇焕担心朝中大臣忌妒自己,上书说:“陛下把关内外,分责给两个大臣把守,用辽人防守辽地,又要作战又要防守,又要建城又要屯田。屯田的收入,可以减少海运的需要。关外战略的大要在于以坚壁清野为主体,趁机袭击敌人为功用。这样战虽不足,守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但是勇猛地攻打敌军,敌军一定仇视我;奋迅立功就有很多人会妒忌。不辞辛劳地干事就必定要蒙受怨恨,身被罪名的人才可能建立功勋。蒙受的怨恨不深,功劳就不显著,罪过不大,那么功勋就不能成就。诽谤我的奏书满箱子都是,诋毁我的话语陛下天天可以听到,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了,我希望圣明的陛下您和朝廷大臣能有始有终地信任我。”熹宗皇帝用温和的诏书回答并赞扬了他。

这年冬天,崇焕同应坤、纪用、率教巡视锦州,大、小凌河,讨论大规模屯田,慢慢收复了高第以前放弃的领土。忠贤与应坤等一并因此得到世袭锦衣的封赏,崇焕将他们受到荫封的子孙任命为指挥佥事。然后上书说:“辽左的失败,固然是因为人心不稳,但也是因为失了有利的险要地势,不能稳定人心。士兵不利于野战,只有凭借坚固的城墙用大炮这个办法来守卫,现在山海的四城已经修建完毕,应当再修松山等城市,班军四万人,缺一不可。”熹宗皇帝回答说同意。

这以前,八月中旬,清太祖高皇帝逝世,崇焕派遣使节前往吊唁,并且利用这个机会窥测清朝内部的虚实。我清太宗文皇帝派遣使者回访了他,崇焕想议和,就写了一封信让使者带回来,我们大清部队将要讨伐朝鲜,打算用议和阻止他们的军队,以便能专心南下。七年(1627)正月,又派使者回答了他,于是,派兵渡过鸭绿江向南方进攻。朝中认为崇焕与之臣不和,召之臣回来,免除经略不再设置,关内外都交由崇焕监管,同监军的宦官应坤、纪用一起见机行事。崇焕坚决想要收复失地,于是趁大清军外出作战之机,调遣将士修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同时又派使者持书前去议和,恰巧朝鲜与毛文龙同时告急,朝廷命崇焕前去救援。崇焕派水军援救文龙,又派遣左辅、赵率教、朱梅等九位将领率九千精兵先后逼进三岔河,来牵制大清势力,而朝鲜已经被征服,各位将领于是返回。

崇焕当初开始议和时,朝廷里不知道。等到奏章送上,熹宗皇帝以赞赏的态度颁发诏书表示同意,后来认为不是好计策,又几次传旨告诫他。崇焕打算借此机会来修整旧疆域,所以坚持要议和。朝鲜及文龙受到大清军进攻,朝中的谏官于是说是因为崇焕议和而造成的。四月,崇焕上书说:“关外的四城虽绵延二百里,北面靠山南面临海,东西宽只四十里罢了。现在屯兵六万,商民数十万之多,可谓地狭人多,从哪里取得粮食呢?锦州、中左、大凌三城的修建一定不能停止。现在我已经迁移了部分商人和农民在那里大规模屯田。如果城墙不坚固而敌军到来,就必须撤回,这样等于放弃了将要成功的事业。所以趁敌人在江东作战之际,姑且以议和来延缓时间。等敌人知道时,三城已修建完毕。或守或战都在关门以外四百里的地方,我朝的边防也就可以固如金汤了。”熹宗以赞赏的口气回答说知道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