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尚朴中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这年闹饥荒,尚朴条陈救荒数事。又调任惠州知府,上书弹劾自己,去职归家。嘉靖初,起任山东提学副使。后升南京太仆少卿,与魏校、湛若水等每日相互讲习学问。谏官弹劾大学士桂、萼,其中牵连到尚朴。吏部尚书方献夫为他辩白。不久称病辞官归家。其著作有《中庸语》、《东岩文集》。
贺钦,字克恭,义州卫人。少时好学,读朱熹与吕祖谦合撰的《近思录》,有所领悟。成化二年(1466)中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之职,随后拜陈献章为师。归家后绘陈献章的肖像行尊师之礼。弘治改元(1488),因阁臣的举荐,起用为陕西参议。任命诏书未到,因母亲去世而上疏辞职归家守丧。同时疏陈四事:一、今日政务要事莫先于开经筵,当访求真儒为皇帝讲学,以治国之道来开导皇上。二、检讨陈献章,学术淳正,称为大贤,应以非常之礼起用他,或让他参预国家大政,或担任经筵讲官,以养君主的德性。三、宦官职掌,《祖训》规定不过洒扫宫庭,开关门户而已。而近来如王振、李吉祥、汪直等人,或参预国家机要,干预朝政,揽权纳宠,邀功生事,或引巫术邪道入宫;呈进淫巧之物,动摇皇帝治国安邦之心。误国殃民,以此为甚。宜戒谕未来,内不使他们干预此事,外不让他们镇守地方,掌握兵权。四、兴礼乐,以教化天下。奏疏万言。
正德四年(1509),刘瑾清查辽东田亩,百姓惶恐不安,义州郡守又贪婪横暴,激起民变聚众劫掠,但他们相互提醒说“:不要惊动贺黄门。”贺钦闻知,急向他们讲明祸福,平息叛乱。
贺钦做学问不求广博,而是专读《四书》、《六经》、《小学》,目的是为日后亲身实践。他认为,做学问不必好高骛远,而在于戒慎,在于收回放纵了的心。终年七十四岁。
陈茂烈,字时周,莆田人。十八岁做《省克录》,认为颜渊之“克己”,曾子之“日省”,都是做学问的方法。弘治八年(1495)进士及第。奉使至广东,拜陈献章为师,献章对他讲主静之学。与张诩辩论而做《静思录》。不久,授吉安府推官,为考核官吏政绩而过淮,天寒无棉衣,几乎冻死。入朝任监察御史,袍服简朴,骑一疲马。人们望而敬之。
因母亲年老,请求归家奉养。家中除供养母亲所需物品外,连一床帷帐都没有。种菜、挑水,都是自己动手。太守听说他如此劳苦,特派二名衙役前去帮助他,三天后,他就将二衙役打发回去了。吏部念其家贫,任他为晋江教谕,使他可得俸禄以养家,他不肯接受。又奏请每月给他米若干。他上书说“:臣素来贫寒,衣食本来简朴,故臣母能安心住臣之家,而臣也得以避免贫苦。臣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廉洁,只是自己尽孝罢了。古人帮工背米,以养父母,臣还未贫到这等程度。母亲辛辛苦苦将臣养育成人,今年已八十六岁,来日不多。臣欲尽自己孝心尚恐不及,还要烦朝廷以官钱助我养母,实在内心不安。”朝廷不允许他的推却。茂烈在母亲去世后,也相继去世。
茂烈当学生时,韩文问林俊,莆田有哪些人物,回答说有从吾,即彭时。又问还有谁,回答说还有时周,并说“:与时周谈话,重病会立即消除。”对茂烈的器重由此可知。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人。弘治五年(1492),科考乡试中举。从陈献章学习,不乐于求功名,后奉母亲之命,入南京国子监。弘治十八年参加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看了他的考卷赞叹道“:不是白沙陈献章的学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列为第二名。朝廷赐他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这时王守仁正在吏部讲学,若水与他一唱一和,互相呼应。不久母亲去世,他在墓边守孝三年。建“西樵讲舍”各地士子来求学的,先教他们学习礼节,然后听讲。
嘉靖初年入朝,陈奏《经筵讲学》疏,认为圣学以求仁为目的。随后又上疏道“:陛下初临朝听政,渐渐不能克制自己,左右近臣以声色邪教来迷惑陛下。大臣林俊、孙交等因不得治国安邦之法,而多辞官而去,实可寒心。切望陛下亲贤人,远奸佞,穷理讲学,以兴旺太平之世。”又上疏建议不要停止经筵讲学。第二年,进为侍读。上疏说:“近一二年间,天变地震,山崩水涌,饥荒不断,人自相食。圣人不是等到艰难困苦之时才去听取贤者的意见,明医不因为病情沉重无治而不用恢复元气的药。应广求能阐明先王之道的人,每日在文华殿为陛下讲学,以有益于圣人学说之发扬光大。”其后,调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做《心性图说》,以教导士子。拜礼部侍郎。仿《大学衍义补》而做《格物通》,进呈朝廷。后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南京民俗崇尚侈靡,若水制定丧葬制度颁布施行。因年老退休,终年九十五岁。
若水在他一生所到之处,必建书院,以纪念陈献章。九十高龄还漫游南京。路经江西时,王守仁的弟子安福邹守益告诫他们的同仁说:“甘泉先生来,我们应当尊敬这位老人,而不要妄自讨教,更不要轻易妄与论辩。”若水原与守仁一同讲学,学术思想相同,后各主宗旨,守仁以“致良知”为宗旨,若水则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旨。守仁说若水之学为求之于外。若水认为守仁的“格物”之说有四点不可信,还说:“阳明所谓的心与我所说的心不同。阳明所谓的心是存在于万物之中,无处不在,故他认为我的学说是主张求之于外。”当时学术思想分为王、湛两派。
邹守益,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人,王守仁弟子。正德六年(1511),科考会试第一,廷对第三,授翰林院编修。第二年告假归乡,拜谒王守仁,讲学于赣州。宁王宸濠谋反,他参与王守仁军务。世宗即位,始回朝居官任职。
嘉靖三年(1524)二月,世宗欲尊其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守益上疏表示不同意见。受到谴责,一个月后又上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