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一百七十一(8/10)

守益在广德拆毁淫祠,建立“复初书院”与学者在这里讲学。不久,调任南京礼部郎中。广德州人立生祠来纪念他。守益闻王守仁逝世,供立灵位,悼念不已。他每日与吕木冉、湛若水、钱德洪、王畿、薛侃等人讨论学问。任期满,政绩考核合格,回至京都,但立即称病归乡。

很久以后,被举荐起任南京吏部郎中,随后朝廷招为司经局洗马。守益因见太子年幼,不能出朝至其藩封之地,便与霍韬一道进呈《圣功图》。图中绘有自神农、唐尧住的茅屋,屋前土阶,至世宗在西苑耕田养蚕,共十三幅。世宗认为是在诽谤他,几乎得罪皇上,幸因霍韬为世宗所器重,才得无事。第二年,调守益为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由于夏言一心要使他远离京师,故调他去南京掌管翰林院。御史毛恺奏请留守益侍奉太子,而被贬谪。不久,改任守益为南京国子监祭酒。皇帝祖庙遭火灾,守益陈请朝廷上下都要反省,并说:“殷中宗、高宗这样做了,化妖孽为吉祥,国运长久。”世宗大怒,削其职为民。守益禀性纯正。守仁曾引《论语》的话说:“有若无,实若虚,别人侵犯他,都不计较。谦之的修养已接近这境界了。”

守益在家乡每天讲学,四方向他求学的人接踵而至,学者称他“东廓先生”在家居二十余年而逝世。隆庆初年,赠南京礼部右侍郎。谥文庄。

钱德洪,名宽,字德洪,后改字洪甫,号绪山,余姚人。王守仁自辞尚书职归还故里,德洪同数十人去拜门下求学。其后,四方学子相继而至。

嘉靖五年(1526)赴京会试,但未参加廷试便回家了。七年冬,同王畿赴京参加廷试,闻守仁逝世,便奔丧至贵溪。在讨论丧服时,德洪说:“我双亲尚在,不能为先生披麻戴孝。”王畿说:“我已无亲。”便着丧服。丧事毕,德洪与畿都归家,仍悼念不已。十一年,德洪中进士,官至刑部郎中。郭勋下狱,移交刑部定罪,德洪据供,判郭勋死罪,而廷臣想只判不守法度之罪,并妄说德洪不懂刑罚。皇帝也不愿处死郭勋。由于谏官的陈奏,奉诏反将德洪两次下狱。御史杨爵、都督赵卿也同在狱中,德洪一直为他们讲述《易经》。此后,被削职为民。

德洪被夺官后,周游四方,讲“良知”之学。当时士大夫都以讲学来沽名钓誉。而德洪、王畿都因是王守仁的高足,尤为人所尊崇。德洪对问题的思考不如王畿透彻,而在身体力行方面又比王畿强。最后畿入于禅学,而德洪还没有超出儒学的范围。

穆宗即位,复德洪官职,并进阶朝列大夫。不久退休。神宗即位,又升德洪官阶一级。终年七十九岁。学者称他为“绪山先生”

王畿,字汝中,号龙溪,浙江山阴人。二十岁中举,后受业于王守仁。嘉靖五年(1526)考进士,但与钱德洪都未参加廷试而归。守仁征讨云南思州府与广西田州府,留王畿与德洪共同主持书院。其后守仁去世,二人经办丧事,归家后仍内心哀悼不已。这以后,才与德洪同登进士榜,授南京兵部主事,进为郎中。给事中戚贤等向朝廷举荐王畿,但夏言斥责王畿之学为伪学,剥夺了他的官职。畿称病归家。他曾说“:做学问目的在于认识事物,发现人的本性而已,办事有小错误,不足放在心上。”故为官难免冒犯上级,以不谨慎罪而被罢官。

畿被罢官之后,更加致力于讲学,足迹遍于东南,吴、楚、闽、越都有他的讲堂,年高八十还不肯停止。善于言词,所到之处,听者云集。每次讲学都杂有禅学,自己也不否认。学者称他为“龙溪先生”

王艮,字汝止,初名银,王守仁为他改名艮,号心斋,泰州人。七岁在乡村私塾读书,因家贫不能读完。父亲做灶丁,冬天清晨冒寒去为官府服役,艮哭道:“为人之子,让父如此辛劳,还算是人?”于是代父服役。早晚向父母问安,十分谨慎。

艮专读《孝经》、《论语》、《大学》,信口谈论,易为人所理解。有人听了他的言论,惊异地说:“多像王中丞的话。”艮去江西求见守仁,与他辩论许久,十分佩服,即拜守仁为师。第二天又有些后悔,仍坐在宾客席上,随即又心服,终于成为守仁弟子。随守仁回到他故乡余姚,叹息说“:我师阐发宏伟学说,为何传播不广!”回到家中自制小车北上,沿途对人大讲王守仁的学术思想,前来听讲的人成千上百。到达京师后,同学感到惊讶,隐匿了他的小车,要他返家。守仁闻知也不高兴。艮去拜见他,遭到拒绝,只得叩头认错。王守仁的弟子遍天下,都有爵位,有气派,唯艮是一介平民,但他名声反在其他弟子之上。其门徒之多与王畿相差无几,学者称他为“心斋先生”王艮的学术思想比其老师更加高远。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刚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后去赣南,拜王守仁为师,两次不参加会试。嘉靖二年(1523),会试策问中有诋毁王守仁的意思,德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但不偏袒,结果进士及第,授六安州知州。他在六安建立了“龙津书院”聚集生徒讲学。后调入北京任刑部员外郎。嘉靖六年,诏令选择朝中有学问和有德行者为翰林,于是改德为编修。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设置讲亭,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不久,改任南京尚宝卿。随后,召入京为太仆少卿。为便于奉养父母,又调任南京鸿胪卿。父死,守孝期满,仍留家奉养母亲。此时,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每日讲学。其后,被荐举起任原官,又转任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管詹事府。

母亲去世,归家服丧,期未满即起用为礼部尚书,但等到服丧期满才赴任。当时,迟迟不立皇太子,因为世宗相信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立皇太子之事。德恳请建储。世宗诏令裕王出京至其分封藩地,并于同日完婚。德则认为太子不应出京。世宗不许。德奏道“:《会典》关于婚礼中说,太子结婚曰‘承宗’,分藩诸王结婚曰‘承家’。今裕王是承宗还是承家?”世宗不高兴地说:“既然是王礼,自有典章制度。如你所言,何不册立裕王为太子?”德立即准备册立礼仪。帝更加不高兴,然知德的忠诚,便原谅了他。裕王的母亲康妃杜氏死,德奏按成化朝纪淑妃的成例丧葬。帝不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