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一(5/7)



济州,(下。)唐以前为济北郡,治单父。唐初为济州,又为济阳郡,仍改济州。周濒济水立济州。宋因之。金迁州治任城,以河水湮没故也。元至元二年,以户不及千数,并隶任城。六年,迁州于巨野,而任城为属邑。八年,升州为济宁府,治任城,复还府治巨野。十二年,以任城当江淮水陆冲要,复立济州,属济宁府而任城废。十五年,迁府于济州,以巨野行济州事。其年复于巨野立府,仍于此为州。二十三年,复置任城,隶州。领三县:

任城,(倚郭。)鱼台,(太宗七年,属济州。至元二年,并入金乡。三年复故。八年,属济宁府。十三年来属。)沛县。(太宗七年,移滕州治此。宪宗二年,州废,复为县。至元二年,省入丰县。三年复置。八年,隶济宁府。十三年来属。)

兖州,(下。)唐初为兖州,复升泰宁军。宋改袭庆府。金改泰定军。元初复为兖州,属济州。宪宗二年,分隶东平路。至元五年,复属济州。十六年,隶济宁路总管府。(二十三年,立尚珍署,领屯田四百五十六户,收子粒赴济州官仓输纳,余粮粜卖,所入钞纳于光禄寺。)领四县:

嵫阳,曲阜,泗水,(至元二年,省入曲阜。三年复置。)宁阳。(至元二年,省入嵫阳。大德元年复置。)

单州,(下。)唐置辉州,治单父。后唐改为单州。宋升团练州。金隶归德府。元初属济州。宪宗二年,属东平府。至元五年,复属济州。十六年,隶济宁路。领二县:

单父,(县在郭下。元初与单州并属济州。宪宗二年,隶东平府。至元二年,复立单父县。三年,还属济州,今属单州。)嘉祥。(旧属济州。宪宗二年,割隶东平路。至元三年,还属济州。今为单州属县。)

曹州,(上。)唐初为曹州,后改济阴郡,又仍为曹州。宋改兴仁府。金复为曹州。元初隶东平路总管府。至元二年,直隶省部。户三万七千一百五十三,口一十九万五千三百三十五。领县五:

济阴,(上。)成武,(中。)定陶,(中。)禹城,(中。)楚丘。(中。)

濮州,(上。)唐初为濮州,后改濮阳郡,又仍为濮州。宋升防御郡。金为刺史州。元初隶东平路,后割大名之馆陶、朝城,恩州之临清,开州之观城来属。至元五年,析隶省部。户一万七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四千二百九十三。领县六:

鄄城,(上。)朝城,(中。初隶东平府,至元五年来属。)馆陶。(中。初属东平路,至元三年来属。)临清,观城,(下。金属开州,元初来属。)范县。(下。初属东平府路,至元二年来属。)

高唐州,(中。)唐为县,属博州。宋、金因之。元初隶东平,至元七年升州。户一万九千一百四,口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领县三:

高唐,(中。)夏津,(中。初隶东平,至元七年来属。)武城。(中。初隶东平,至元七年来属。)

泰安州,(中。)本博城县,唐初于县置东泰州,后废州,改为乾封县,属兖州。宋改奉符县。金置泰安州。元初属东平路。至元二年,省新泰县入莱芜县。五年,析隶省部。三十一年,复立新泰县。(东岳泰山在焉。)户九千五百四十,口一万七百九十五。领县四:

奉符,(中。)长清,(中。旧属济南府,元初来属。)莱芜,(下。)新泰。(金属泰安州,至元二年,省入莱芜,三十一年复立。)

德州,唐初为德州,后改平原郡,又仍为德州。金属山东西路。元初隶东平路总管府,割大名之清平、济南之齐河县来属。户二万四千四百二十四,口一十五万六千九百五十二。领县五:

安德,(下。)平原,(下。)齐河,(金创置此县,隶济南府,至元二年来属。)清平,(宋、金隶大名府,元初来属。)德平。

恩州,(中。)唐贝州,又为清河郡。宋改恩州。金隶大名府路。元初割清河县隶大名府,以武城隶高唐,惟存历亭一县及司候司。至元二年,县及司俱省入州。七年,自东平析隶省部。户一万五百四十五,口三万七千四百七十九。

冠州,本冠氏县,唐因隋旧,置毛州,后州废,县属魏州。宋、金并属大名府。元初属东平路。至元六年,升冠州,直隶省。户五千六百九十七,口二万三千四十。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益都路,唐青州,又升卢龙军。宋改镇海军。金为益都路总管府。户七万七千一百六十四,口二十一万二千五百二。领司一、县六、州八。州领十五县。

录事司。

县六

益都,(中。倚郭。至元二年,以行淄州及行淄川县并入。三年,又并临淄、临朐二县入焉。十五年,割临淄、临朐复置县,并属本路。)临淄,(下。)临朐,(下。)高苑,(下。旧属淄州。)乐安,(下。)寿光。(下。)

州八

濰州,(下。)唐初为濰州,后废。宋为北海军,复升濰州。金属益都路。元初领北海、昌邑、昌乐三县及司候司。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北海。至元三年,省昌乐县入北海。领二县:

北海,(下。)昌邑。(下。)

胶州,(下。)唐初为胶西县。宋置临海军。金仍改为胶西县,属密州。元太祖于县置胶州。领三县:

胶西,(中。)即墨,(下。宋、金皆隶莱州,元太祖二十二年来属。)高密。(下。宋、金并隶密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