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夜三更才步行回到营中。十月,移驻陈留。十一月,进攻夹河义军刘福通寨。十二月十五日元官军至高柴店,离太康三十里。十六日黎明与义军大战,从寅时战到巳时,太康城陷,义军张敏、孙韩二将军等九人被俘,丞相王、罗二人战死,太康为元军所有,答失八都鲁因功,朝廷封他三世为王,拜他为河南行省左丞相,仍兼知行枢密院事,守御汴梁,其弟识里木为云南行省左丞,子孛罗帖木儿为四川行省左丞,其他将校僚属各有赏爵。
至正十七年三月,诏答失八都鲁回京师,加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四川行省左丞相。九月,答失八都鲁攻取观城、东明、长垣三县。十月,朝廷派知院达理麻失理来援助答失八都鲁,他们分兵攻雷泽、濮州。达理麻失理为义军刘福通所杀,达理麻失理诸军皆被击溃。答失八都鲁抵抗不住义军的进攻,退驻于石村。朝廷颇怀疑他是玩忽职守,失去战机,便不断派使者去督战。义军探悉元军内部不和,诈称与答失八都鲁和好,并将通好书信丢在道路上,让朝廷使者拾去报告皇帝。答失八都鲁知道这些事后于十二月某日忧愤而死。
庆童字明德,姓康里氏。祖父明里帖木儿、父斡罗思,皆封益国公。庆童因是功臣子孙,从仁宗朝起就授官职,历任大宗正府掌判、上都留守、江西河南二行省平章政事、太府卿,再任上都留守,出任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在辽任职期间,为政宽厚,深得辽人赞誉。
至正十年(1350),调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当时太平日久,庆童颇沉醉于酒色之中,对于一些有才能的人排斥不用,曾一时不受人们称赞。至正十一年,汝州、颍州一带人民掀起反元斗争,蔓延于江浙,江东之饶州、信州、徽州、宣城、铅山、广德,浙西之常州、湖州、建德均为起义军占领。庆童派遣文武官员分别至各地督师镇压,不久相继收复被起义军占领的州郡。他令各州郡长官,对于与起义军有牵连者都不问罪,招徕流离人民,使他们安于本业,官府发粟赈济饥民。省会在战乱中被毁,在旧址上重建新城,募贫民为工役,官府付给工钱。杭州人民赖以存活者尤多。
至正十四年,脱脱以太师、右丞相之职统大军南征,其一切衣甲粮草等军需物资,全由江浙供给。庆童规划措置有方,水陆运输,千里相望,朝廷有赖于他。十五年亳、常州之无锡人民起义反元,众人都主张派重兵去镇压,而庆童则认为:“百姓无知,其起兵是为官府所迫。如果向他们讲明祸福,他们没有不降顺的道理。”按庆童的意思去做,起义者果然放下武器。
至正十六年,起义人民占领平江、湖州。官军元帅方家奴率所部军士屯驻杭州城之北关,勾结同党,相互为非作歹,抢劫财货,白昼杀人,深为民患。庆童对丞相达识帖睦迩说:“我军无纪律,何以战胜敌人,必须斩方家奴才可出师。”于是丞相与庆童到方家奴军中宣布其罪状,斩首示众,人民大喜。苗军统帅杨完者率其军驻守杭州,丞相达识帖睦迩授杨完者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完者更加居功自傲,要娶庆童女为妻。庆童开始不答应,但因苗军势力甚大,达识帖睦迩又倚重于他们,强为主婚,庆童不得已将女儿许配给杨完者。至正十七年,庆童镇守海宁州。此地距杭州百里,在海滨,地瘠民贫。庆童在那里住了两年,使该地盗息民富。到此时,庆童在江浙已为官七年,历涉艰险,成绩卓著,召拜翰林学士承旨,后改任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尚未启程赴任,诏令仍为江浙平章政事。
至正十八年,调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未启行又改拜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当时行御史台治所在绍兴,所辖诸道皆交通不便。绍兴东之明州、台州为起义军方国珍所控制;浙西之杭州、苏州诸郡为起义军张士诚所据。御史台的纲纪不振,徒有空名而已。
至正二十年,庆童奉召还朝,由海道至京师,拜中书平章政事。忽有人诬奏庆童之子刚僧私通宫人,顺帝大怒,将刚僧斩首。庆童因而怏怏不乐,称病久居家中,每天饮酒消遣。二十五年,诏拜陕西行省左丞相。这时,李思齐拥兵占据关中,庆童去对李思齐待之以礼。在那里三年,关陕安宁无事。朝廷召庆童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