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攻,樊城必破,樊城破则襄阳无所依恃。”主帅同意他的意见。第二天,弘范再率锐卒进攻,首先攻克樊城。襄阳攻下后,弘范随同宋降将吕文焕赴京朝见世祖,赐锦衣、白金、宝鞍,其他将校也各有奖赏。
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伐宋,弘范率左部诸军沿汉江东取郢州,南攻武矶堡。蒙古军渡江,弘范为前锋。宋相贾似道督兵在芜湖抵抗,殿帅孙虎臣占据丁家洲。弘范转战前进,诸军随后,宋军溃败,弘范长驱直抵建康。十二年五月,世祖遣使告诫丞相毋轻贪进,天气炎热,应稍稍休整,待命前进。弘范认为:“圣恩待士卒诚厚,然应缓应急,不可预测。今敌气势已衰,我正因乘破竹之势连续进攻,舍此无他策略。岂应迟缓而让敌人的计划得逞?”丞相认为很对,便立即回朝,对皇帝面奏江南形势,并得到继续进军的旨令。
至元十二年,大军进至瓜洲,分兵建立栅寨,占据要害之地。宋扬州都统姜才所统领的军队,强悍善战,以二万人出攻扬子桥。弘范辅助都元帅阿术抵御,与宋军隔水列阵。弘范领十三骑渡水攻击,敌阵坚固不为所动,弘范退却。敌军一人跃马挥刀,直向弘范扑来,弘范回马迎刺,手起刀落,杀敌军于马下,尾随者溃乱。弘范挥军进击,追至城门,斩首万余级,敌人自相践踏,溺死于河中者过半数。宋将张世杰、孙虎臣等,率水军于焦山与蒙军决战,弘范率领一军从旁横击,战败宋军,追至。。山之东,夺战舰八十艘,俘虏数千人。上报其功于朝廷,改任弘范为亳州万户,后赐名拔都。
弘范随同中书左丞董文炳由海道与丞相伯颜会师临安。大军进至临安近郊,宋皇帝上表投降,对元朝皇帝以伯侄相称。弘范奉命入城。列举宋朝大臣之罪,都俯首屈服。十三年,台州抗元,弘范领兵讨平,只诛其为首者。十四年,班师北还,授弘范为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
十五年,宋张世杰在海上立广王赵籨为帝,闽、广皆起兵响应。使弘范去讨平,授蒙古汉军都元帅。临行之时弘范向世祖奏道:“汉人素来不统领蒙古军,请委任蒙古臣中可信赖者为首帅。”世祖说“:你知道你父亲与察罕的事吗?在攻破安丰之后,你父亲建议留兵戍守,察罕不听。大军南行,安丰复为宋人占有,以致蒙军进退失据,你父亲深深悔恨。这完全是由于委任未赋与专职之权所致,难道使你也要有像你父亲那样的悔恨吗?今将此重任交付与你,你能以你父亲之心为心,那就要嘉奖你。”面赐他锦衣、玉带,弘范不受,要求赐予剑甲。帝命拿出武库的剑甲来,任他挑选,并郑重对他说“:这剑就是你的副帅,有不听令者,用此剑来处置他。”行将启程,弘范又奏荐李恒为其副帅,得到批准。
到扬州,以水陆二万官兵分道南征。其弟弘正为先锋,弘范告诫他说:“选你为先锋,并非是徇私情,军法严明,我不敢以私损公,你要尽力而为。”弘正在战斗中所向皆克。进攻三江寨,该寨居高临下,难以靠近。弘范下令将校军官下马做饭,好像长期对峙下去,寨上宋军弓箭手疑惑不敢动,其他寨也猜测不到是怎么回事。弘范忽然挥军进攻,连拔数寨。又回军攻击三江,尽拔所有山寨。至漳州,大军扎营于东门,遣别将攻南门、西门,乘虚破北门,攻下漳州,接着攻克鲍浦寨,从此沿海郡县相继投降。俘获宋丞相文天祥于五坡岭,要他行跪拜礼。天祥不屈,弘范待之以礼,送至京师。又俘宋礼部侍郎邓光荐,命其子张王圭拜光荐为师。
至元十六年正月初二日,弘范由潮阳港驶船入海,至甲子门,捕获宋军斥候军将领刘青、顾凯,因知宋广王赵籨之所在。十三日,至崖山,宋军千余艘战舰停泊在海中,舰上建立起。。望台和防御的高台,看起来坚固难攻。崖山东西对峙,北边水浅,大船非乘潮而不可进。弘范令水军由山之东向南入大洋,这样可逼近敌舰。又出奇兵截断敌军汲取淡水的通道,烧掉敌人的宫室。世杰有外甥在弘范军中,三次使他去劝降,世杰不肯。正月二十六日,李恒自广州来,弘范授他战舰二只,防守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