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拜为江南行御史中丞,其廉洁威望素为世人所称道,所以能不严而肃,令人敬畏,有大臣风度。
回朝任佥枢密院事,不久拜御史中丞。当时丞相完泽听信刘深之言,出师征八百媳妇国。士卒远行,经不住瘴气侵害,未战已损失十之七八。驱使百姓运送军饷,溪谷之间不通舟车,只能肩负背驮,一夫运八斗还要几人帮助,经数十天才能运到,民为此而死者数十万。上下骚动,而刘深对皇帝说:“江南之地都是世祖所平定,陛下不征此国,则无功于后世。”成宗听取刘深的话,决意用兵,无人敢谏阻。而士选一人敢于直言极谏:“今刘深出师,以有用之兵而取无用之地。即或当取,也必须先遣使去晓谕其国,若不肯臣服,然后聚粮选兵,视机而动。岂可轻易采取一人之妄言而致百万生灵于死地。”帝有怒色,士选还在辩驳,侍从皆为他战战兢兢。成祖厉声说“:事情已定,卿勿再言!”士选说:“因谏言而得罪,臣是应该的。日后判我不言之罪,就是臣死又有何益!”帝挥手而去。几个月后,帝闻大军征讨失败,深有感慨地说“:董二哥之言成了现实,我只有惭愧。”赐士选上等酒器以表彰其直言。罢兵,诛刘深等。世祖曾直呼文炳为董大哥,所以武宗呼士选为二哥。以后,士选出任江浙行省右丞,调汴梁行省平章政事,又调陕西行省平章政事。
士选平生以忠义自命,特别讲求廉洁,无论门生部属,无人敢以一丝一毫敬献给他。他治家甚严,尤重孝悌,当时世家之有礼法者,必指董氏而言。好礼贤下士,在江西以部属元明善为朋友,拜吴澄为师,聘请虞汲为家庭教师,教育其子。一些老儒生及西蜀遗士,都请到书院来以其所学来教授学生。调南行御史台后,又请来虞汲之子虞集,后又得范木亨等数人,在当时他们都以文学称著。故世人说到求贤荐士,首先要数董氏。晚年好读《易经》。一生不求名利,每次任官,先卖先祖田庐做路费,故老而益贫,子孙与一般平民无异,做了官也往往被称为廉吏。
张弘范,字仲畴,张柔之第九子。善于骑马使枪,又颇能写诗做歌。二十岁时,兄弘略任顺天路总管,去寿阳行都报告一年内本路户口、田地和赋税征收等政事,弘范代行兄之职务,吏民都佩服他办事果断,有条有理。蒙古军在所过之地肆意杀掠,弘范对他们施以杖刑,使入顺天的蒙古军士不敢违法乱纪。
中统初年(1260),授弘范为御用局总管。三年,改为行军总管,随从亲王合必赤讨伐李王。。于济南。弘范扎营城西,王。。遣军出城袭击蒙古军各营,唯独不攻击弘范。弘范说:“我扎营在险地、李王。。是向我示弱,但又以为我无警惕,必以奇兵来袭击。”于是他筑长垒,内伏甲兵,外围壕沟,开东门等待李王。。军到来,夜间又令士卒把壕沟加深加宽,而不让李王。。知道。第二天,李王。。果然来攻,其军士陷入壕中,跨过壕沟者,冲入垒门又为伏兵所杀,这次战斗收两降将。处决李王。。后,朝廷认为李王。。有军政大权,故能为乱,决定将一些大藩臣子弟中有为官者罢其官,弘范是其中之一。
至元元年(1264),弘范入侍卫亲军,世祖念弘范在济南平定李王。。之乱有功,授为顺天路管民总管,佩金虎符。二年,调为大名太守。这年大水灾,人民房屋被漂没,官府租税无处征收,弘范决定免征。朝廷要治他以专断独行之罪,弘范辩解说“:臣以为朝廷将赋税储于小仓不如储于大仓。”世祖问他“:此话怎讲?”他说“:今年水灾无收成,若强迫百姓交纳租税,国家仓库是充实了,而人民死亡几尽,明年租税从哪里出?不若赈济百姓,使他们不逃离家乡,则每年都有收获,这岂不是陛下的大仓库吗?”世祖说“:你识大体,不问罪。”
六年,调集诸道兵围攻宋之襄阳,授弘范益都、淄莱等路万户,复令佩金虎符。朝廷认为益都兵是李王。。所教练的士卒,勇悍难以驾御,故命弘范统领。攻襄阳之蒙古大军,一部分由弘范率领戍守鹿门堡,以截断宋军运粮之道,且阻击由郢州来的援军。弘范建议说“:国家取得襄阳是长久的事,所以珍惜百姓生命,不进行战斗,让守城的宋军自毙。以往,夏贵乘江水上涨送衣粮入城,我军坐视不阻止他们。襄阳南接江陵、归州、峡州,商贩、旅客、士卒来往不绝,襄阳宋军能有自毙之时吗?应该在万山建城堡以阻断襄阳与西边的联系,在灌子滩设立栅寨以绝其与东部的联系,这样可望使襄阳守军迅速自毙。”帅府采纳了他的建议,调弘范兵千人去戍守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