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蛇节、宋隆济、阿女等,西南夷悉平。诏领其将士入见,张宴享之,赏赐甚厚。进光禄大夫,偿其赏士金一千九百两,钞万五千锭,将士迁官有差,命还益都上冢。
八年,还镇。国杰久行边,患瘴,至是病笃。平章卜邻吉台率僚属问之,国杰曰:“交贼不臣,若病幸小愈,得灭此虏,则死无憾矣。”问以家事,不言。二月卒,年七十二。
国杰性雄猛,视死如归,尝语人曰:“吾为国宣力,虽身弃草野不恨,何必马革裹尸还葬哉!”且善推诚得士心,故能立功如此。讣闻,帝深悼惜,赠推忠效力定远功臣、光禄大夫、司徒、柱国,封齐国公,谥武宣。
子脱欢,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尚宪宗孙女。
译文
李忽兰吉,一名庭玉,陇西人。父李节,曾在金朝为官,太宗七年(1235),自巩昌石门山随汪世显降归蒙古军。
忽兰吉作为人质在皇子阔端属下服役,随蒙古军攻西川。太宗十三年,因有功升为管军总领,兼总帅府知事,随大军征西蕃南涧有功。宪宗三年(1253),世祖为皇太子,采纳汪德臣的意见,按制度命忽兰吉佩银符,为管军千户、都总领,辅助汪德臣建立利州。五年正月,领兵三万攻取合江大获山。宋刘都统计划烧毁利州、沙市,进军到青山遭到忽兰吉的伏击。都元帅阿答忽上报忽兰吉的战功,因而升为本帅府经历兼军民都弹压。六年,宪宗赐他金符,仍命为千户、都总领。八年,忽兰吉领兵探测剑门虚实,遇宋兵运粮于长宁,忽兰吉追至运曲坝,夺其军粮,俘将校五人而还。
宪宗南征,忽兰吉负责桥梁、道路及军需供应诸事。蒙古大军攻苦竹隘山寨,忽兰吉为先锋,斩守将杨立,俘都统张宀是,招降长宁、清居、大获山、运山、龙州等山寨。十一月,大获山守臣杨大渊投降,后又逃归。宪宗大怒,要屠杀大获山城。汪德臣对忽兰吉说:“大渊此去,后事难以预测,你马上去追回!”于是忽兰吉单骑至城下,城门未闭,入城见大渊,握手问道:“皇上正宣布赏赐,你却跑回来为何?”大渊说“:我真的不知道国朝的礼仪,因想到出来已久,怕城寨有不测之变,所以急忙回城,不敢有什么阴谋。”于是与忽兰吉一同来到蒙古军营。宪宗问忽兰吉:“杨安抚反叛吗?”忽兰吉回答“:没有。”宪宗又问“:你何以见得?”忽兰吉回答说“:他军马整肃,是防内乱;城门不闭,表示他无反叛之心;他一闻臣言,立即抚绥军民,随臣回来,由此可知他无反意。”宪宗问“:你独自一人去不怕吗?”忽兰吉回答说:“臣恐上劳圣上忧虑,下苦诸军,担负着一郡百姓生命的安危之责,所以不知害怕。”宪宗大喜,赐葡萄酒,任杨大渊为侍郎、都元帅。百姓也免于战乱之祸。
忽兰吉与怯里马哥奉宪宗命领战船二百艘进攻钓鱼山,夺宋军粮船四百艘。宪宗到钓鱼山后,忽兰吉建浮桥以便通行。九年,与怯里马哥、扎胡打、鲁都赤、阔阔术领蒙古、汉军二千五百人进攻重庆。六月,总帅汪德臣死于军中,宪宗命忽兰吉率其军殿后,与宋水陆军日夜接战,打败宋军,占领青居山。忽兰吉与都元帅钦察镇守青居山,修治城墙,储备粮草,招纳降附者。宗王穆哥按规定授忽兰吉金符,任巩昌元帅。
中统元年(1260),德臣之子惟正承袭其父总帅之职,至青居山。五月,忽兰吉等去上都。这时浑都海占据六盘山反叛,世祖遣忽兰吉迅速回青居山,与汪良臣征调二十四州兵追击。十月,随宗王哈必赤等进军至合纳忽石温地方,与叛军力战,杀浑都海,余党都一一平定。二年六月,因功授忽兰吉为巩昌后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