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六十三(4/7)

都事。二年,迁家令司丞。仁宗以为谨恪,常赐酒帛,得侍左右。数荐士,出则未尝语人。厅事前有粟苗,不种而萌偶出,一茎双穗,众以为嘉禾。升家令。四年,选为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同知,击奸吏,宽税敛,上计京师。入见,帝方食,赐以馂馀,擢工部尚书,未拜,改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延祐元年,迁京畿都漕运使。二年,拜辽东道肃政廉访使,上疏言事,其略曰劳诸王以怀其心,防出入以严宫禁,立谏官以远谗佞,崇科举以求人材,立常平以备荒年,汰僧道以宽民力,举贤良以励忠孝,抑奢侈以厚风俗,及拯钞法、裁冗官等事。未报而卒,年五十三。

秦起宗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曾大父当金季兵起,窾山麓为洞,奉其亲以居,傍窾大洞,匿其里中百人闭之。具牛酒,出待兵,兵入索,惟见其亲属,曰:“孝士也。”释之去。里人曰:“秦父生我。”

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顺削柳为简,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是时,尚书省专制更张,起宗持文严密无所泄。仁宗即位,罢尚书省,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建康多水,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

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是时,蜀省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其后八番师还,无敢扰于道路者。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元会,赐只孙服,令得与大宴。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有《御史奏议》一卷。

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去官。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子四人:钧,铨,铎,镛。钧,西台御史;镛,延徽寺经历;铨,都省掾;铎蚤卒。

译文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二十岁时就学识渊博。至元中,任兰溪主簿,一次县尉捕获盗贼三十人,戴上刑具游街,伯启因无证据不相信。不久抓获了真正的盗贼,因此,降了县尉的职。在升迁为常州路推官后,土豪黄甲,倚仗自己有钱,杀了人后却让佃户去服刑。伯启审得实情,定他杀人罪。后历任都事、治中、西台御史等职。关陕许衡倡道学后,出了很多人才,伯启奏请立祠堂,设立学校,以表彰许衡的功绩。泾阳有人诬告县尹不守法,伯启查实后,判了他诬告罪。四川廉访佥事阔阔术,以苛征百姓闻名,伯启免了他的官。

延。。元年(1314)升迁内台都事、刑部侍郎。宛平县尹盗官府的钱,丞相铁木迭儿要同时诛杀守卫,伯启执意杖刑后放逐。八番帅擅自杀人,引起边境事端,朝廷派人代替了他,并命伯启追查此事。伯启到沅州,路不通,先派遣令史杨鹏,去告诉新帅,并了解到有关情况,只奏请惩办前帅擅杀之罪,百姓得以安宁。大同的宣尉使法忽鲁丁,用鞭子强迫岭北的百姓运粮,一年几万石。他欺上瞒下,从中贪赃数以万计,朝廷派使臣去监督征收,先后受他贿赂,反而为他游说,最后派伯启去处理。此人故世,伯启开导其子说“:欠官府的钱,虽然人死了,也要征收,与其用钱贿赂别人,不如偿还官府。现在征收的只是你父亲贿赂的数目。”过去受贿赂的人皆害怕,把钱偷偷送还其子,仅钞票就有五百余万缗。伯启后出任真定路总管。在任期间,刑宽政简,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

延。。五年,升迁司农丞,奉命到江浙议定盐法,取消检校官,在浙东、浙西设置六盐仓,设运盐官,运盐有期限,盐出港有次序,船户、仓吏盗卖、漏失一律受罚,报朝廷,经同意形成定规。

英宗就位后,召他入朝任山北廉访使,当时诏令速建西山庙宇,御史观音保等,因是荒年,请求缓建,激怒了皇上,要杀谏阻的人。伯启说“:正因为皇上英明果断,所以才不能不诤谏。岂可弹劾台臣使他们闭口,使政治清明的时代,蒙受杀谏臣的名声。”帝听后不禁有些惊恐。不久拜集贤学士、御史台侍御史,诏令他参加修订《大元通制》。伯启说“:所谓五刑即刑分五等。如今受黥刑、杖刑者均服役于千里之外,百人中无一人能活着回来,这是一个人身受五种刑法,而不是五等刑法,这法确实应该修改。”丞相同意这个意见,但这时伯启调任浙西廉访使,其建议未能实行。

泰定(1324)初,伯启告老还乡。砀山的人因他贤德,称他住处为“曹公里”伯启庄重严肃,廉洁奉公,在中台推举提拔的人很多;任侍读学士,考试国子时,首先取了吕思诚、姚绂。云南佥事范震说宰臣欺上压下,不予上报,范震含恨而死。伯启将这事写给太史。真州知州吕世英因为人刚直而获罪,伯启为他申了冤,从而严肃了风纪法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