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为后人效法,又有何用呢?此其三。钱财不能从天而降,皆出自百姓,现在支出是以往百倍,劳民伤财,此其四。佛本西方圣人,教育人信奉慈悲,不争取财物,即使拥有天下的珍玩奇宝,也不以为喜;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奉献,也不为此而怒。现在太后为国、为民祈祷佛祖保佑,福未祈到却劳累了圣体,皇上也不能向太后进行早晚问安之礼,悲怀思亲之念,此其五。希望您在深宫,安静养神,遵循先皇后的贤德,使天子能尽孝顺之心,最后能满足百姓的愿望。像这样,不祈福也能来到。
台臣都不敢将元礼这奏疏上报朝廷。
大德元年(1297)侍御史万僧与御史中丞崔。。不合,上奏说:“李御史是崔中丞的私党,他竟敢诽谤佛祖,反对建寺。”帝大怒,派近臣把元礼的奏章交给右丞相完泽、平章政事不忽木等,令他们去审问,不忽木用蒙古语宣读这奏章,完泽听后说“:这正与我的意见相同,我也曾这样进谏过,太后说:‘我并不喜欢建这个寺,而是先帝在世时,曾答应修建的,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崔。。和万僧在完泽面前对质,不忽木直率地说:“其他御史都害怕不肯说,只有这一位御史肯说实话,确实应该奖赏他。”皇上听完奏章沉思了好一会儿说“:御史说得对。”于是罢万僧的官,复元礼的职。不久,任命元礼为国子司业。因病卒,赠给亚中大夫,翰林直学士、轻车都尉的官职称号。追封陇西郡侯。
王寿字仁卿,涿郡新城人。自幼聪颖好学,年长通晓蒙古文字,任中书省属官。由于朝臣举荐,在宫中侍奉裕宗,自至元十九年(1282)授兵部员外郎,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两次任吏部郎中。至元二十九年授大司农丞,但未到任。
元贞二年(1296)任燕南河北道廉访副使。大德二年(1298)弃官回家。大德三年授集贤直学士,任期满,升侍读学士,不久又升为御史台侍御史。六年二月奉诏去江南祭祀山岳江海之神时,皇帝密旨:去年风、水造成灾害,百姓吃饭都很艰难,凡是所经过的地方,要采访民情。出使回来,上奏说:“百姓的利害得失与官吏的好坏有关,因此应选择公正廉洁的、有才干、关心爱护百姓、刚直不阿、见多识广者为监察官。天灾历代都有,只要及时赈救就能无劳皇上忧虑。只是豪强之家仍然掌握大权,应当免除他们的职务,安置在京师,以便控制,这是长久之道。”
当初,王寿与台臣上奏:“宰相在朝廷内要统帅五官,在朝廷外要统领四海,位尊任重,不能轻易地任用不称职的人。自三代以来,国家的兴衰,百姓的祸福,无不与相臣之贤与不贤有关。世祖当初设中书省,以忽鲁不花、塔察儿、。。真、安童、伯颜等人为相,以史天泽、刘秉忠、廉希宪、许衡、姚枢等人为辅佐之臣,一时间比唐贞观时期还要昌盛。等到阿合马、郝祯、耿仁、卢世荣、桑哥、忻都等人专权时,破坏法纪,贪污受贿流毒深远。现在阿忽台、伯颜、八都马辛、阿里等人独断专行,蒙蔽欺骗朝廷,几乎动摇了政权,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事实已清楚表明。我以爱君求治之诚意将正邪做一番对比,目的是希望朝臣们能领悟上天爱民之心,戒以往之过失,把握进退时机,这样,国家的事,可从这里理顺。”九年,参议中书省事。十年,改任吏部尚书。
十一年武宗就位,先后任命为御史中丞、左丞。至大二年(1309)三月因病求人代行其职务,三年夏升迁为太子宾客、集贤大学士。是年九月卒,享年六十。第二年,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蓟国公,谥号文正。
王倚字辅臣,祖先为东莱人。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平易近人,但不苟合。读书要亲自实践,不寻章摘句。世祖选良家子弟侍奉太子,当时王倚二十岁,在众人中,容貌风度特别壮美,太保刘秉忠很器重他,因而应选。王倚服侍谨慎、恭敬,于是得到信任。皇帝诏太子裁决天下事,凡是政务急迫关系到百姓疾苦的事,倚则知无不言。这时,官职不完备,汤沐分邑管理,地广事多,应该有主管隶属,于是命倚任工部尚书,总管所属民匠事务。
至元二十一年(1284),诏设东宫属官,命倚任家丞并掌管诸物和布帛出入。后因病辞职,但仍享有太子家丞俸禄的优厚待遇。王倚上奏说“:不从事工作而享受俸禄心中确实不安。”极力多次辞谢,才同意。二十六年皇孙出镇怀孟,帝选老臣中熟练通达的人护送,选倚委以重任。辞别皇帝,帝看了他好长时间,对侍臣说“:倚修己洁身,辅佐皇孙,是最适合的人了。”到行军时,凡扎营处军纪严肃。不久,便召回去了。
二十八年,授礼部尚书,因病辞谢。第二年卒,享年五十三岁。赠正议大夫、礼部尚书,追封太原郡侯,谥号忠肃。
刘正字清卿,清州人。好学,十五岁就学习衙门公事,初任制国用使司令史,后升迁尚书户部令史。至元八年(1271)取消转运司,设局核实拖欠租税,由刘正主管此事。大都运司欠赋税银五百四十七锭,逮捕了倪运使等四人,经审查确实不欠,却长期不予结案。刘正察出是冤案。至元五年李介甫领取租税的七张收据,其款与欠税数相合,字迹是司库辛德柔写的。辛原很贫困,发迹后交结权贵,没人敢问此事。刘正查到实情,告诉尚书审讯他,收回了全部租税银。辛服罪,被冤的四人获释,刘正因此出名。后调任枢密院令史。
十四年诸王昔里吉反叛,刘正到居庸关,守卫认为前面形势紧急,要求暂退,刘正说:“我的职务该进而不进,后面的人就更加害怕。”他出关到上都,边将请求以金银符充实战赏,中书令工部铸造发给,后来要查究处理。刘正说:“军赏贵在迅速,先造符印再请示,也是可以的!”帝不再追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