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六十七(5/6)

奉旨:汉人盗钞六文者杀。因而囚多。”帝惊问“:谁传此话?”省臣说:“这实在是脱儿察传的。”脱儿察说:“是陛下在南坡,把这告诉蒙古儿童的。”帝说:“那是戏言,为何写成命令?”于是要办脱儿察的罪。希亮奏“:令已经出去了,一定要宣布它是错误的,这样才安民心。”帝认为说得很好,即命希亮到大都,下旨给中书。

十七年希亮因足病辞职,退居。。阳二十多年。至大二年(1309),武宗访求先朝老臣,特授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不久改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希亮因职务在史官,将世祖的一些嘉言善行分类纂集呈进皇帝,英宗拿了这本书放在宫中。希亮久在京师闲住,四方之士多来与他交游。泰定四年(1327)卒,年八十一岁。

希亮天性孝道,他虽困厄远方,家产散失已尽,仅藏祖父画像,但每年四季还是陈列祭奠,尽诚尽敬。即使有病,也要坚持读书。所写的诗文及从军纪行录三十卷,名《愫轩集》。赠推忠辅义守正功臣、资善大夫、集贤学士、上护军,追封漆水郡公,谥号忠嘉。

赵世延,字子敬,祖先雍古族人,住云中北边。曾祖黑旦公,在金为群牧使,祖父按竺迩,年幼丧父,由外祖父术要甲抚养,讹为赵家,故姓赵。按竺迩骁勇善骑射,随太祖征伐,有功,为蒙古汉军征行大元帅,镇守蜀地,因而家在成都。父亲赵黑梓,因功袭父元帅职兼文州吐蕃万户达鲁花赤。

世延天资聪慧,朝气蓬勃,喜爱读书,专心推究儒家关于本体与现象的学说。二十岁时世祖召见,入枢密院御史台学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1284)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年仅二十四岁。乌蒙蛮酋叛乱,世延与省臣讨伐,蛮兵大溃请降。二十六年提拔为监察御史,与同列五人弹劾桑哥,中丞赵国辅是桑哥同党,他没将弹劾的奏章上报皇帝,而是告诉桑哥,于是五人被排挤,世延独免。奉旨审查也先忽都贪赃巨款,审判董仲威杀人,都很公正。二十九年调迁奉议大夫,出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佥事。勉力儒学,设立义仓,撤毁淫祠,修建澧阳县坏堤,严禁常、澧掠卖良民,因而境内安然无事。

元贞元年(1295),授江南行御史台都事,由于亲丧,未赴任。大德元年(1297)再授前官,三年调中台都事,不久改任中书左司都事。六年由山东肃政廉访司副使改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十年授安西路总管。安西过去是京兆行省与御史台衙门所在地,号称会府,前任官积压公文三千件,世延到任不出三个月,全部处理完毕。陕民闹饥荒,省台决定请求朝廷赈救,世延说:“救灾如救火,应先开仓赈济,以后朝廷如不同意,我愿倾家产偿还。”省台听从了他的意见,救活的人很多。

至大元年(1308)授绍兴路总管,又改四川肃政廉访使。蒙古军士科差繁重,戍守往来多害人,世延除弊正罪。又修都江堰。四年升中奉大夫、陕西行台侍御史。以前八百媳妇是一边患,右丞刘深讨伐失败判处死刑。现在右丞阿忽台继续用兵,世延提出改用羁縻政策,不用兵征讨。枢密院臣认为这是国家大事,不能只听一个人的话。世延第二次上奏,终于停止出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