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二(7/7)

《诗》、《易》疑 事数十条,儒者咸称之。时朝廷将经始明堂,广集儒学,议其制度,九五之论,久 而不定。伟伯乃搜检经、纬,上《明堂图说》六卷。又撰《封氏本录》六卷。

正光末,尚书仆射萧宝夤为关西行台,引为行台郎。及宝夤为逆,伟伯与南平 王固潜结关中豪右韦子粲等,谋举义兵。事发,见杀。永安中,赠瀛州刺史,听一 子出身,无子,转授弟翼。翼弟述。

述字君义,有干用。天平中,为三公郎中。时增损旧事,为《麟趾新格》,其 名法科条皆述所删定。齐受禅,累迁大理卿。河清三年,敕与录尚书赵彦深、仆射 魏收、尚书阳休之、国子祭酒马敬德等议定律令。历位度支、五兵、殿中三尚书。

述久为法官,明解律令,议断平允,深为时人所称。而厚积财产,一无分馈。 虽至亲密友,贫病困笃,亦绝于拯济。朝野物论甚鄙之。外貌方整,而不免请谒, 回避进趣,颇致嗤骇。前妻河内司马氏。一息为娶陇西李士元女,大输财聘。及将 成礼,犹竞悬违。述忽取所供养像,对士元打像为誓。士元笑曰:“封公何处常得 应急像,须誓便用?”一息娶范阳卢庄之女,述又经府诉云:“送骒乃嫌脚跛,评 田则云咸薄,铜器又嫌古废。”皆为吝啬所及,每致纷纭。子元茜,位太子舍人。

述弟询,字景文,窥涉经史,以清素自持。位尚书左丞、济南太守。历官皆有 干局才具,临郡甚著声绩。隋开皇中卒。

论曰:崔逞文学器识,当年之俊,忽微虑远,俱以为灾。休立身有本,当官著 称。长儒才望之美,祸因骄物,虽有周公之才,犹且为累。况未足谕其高下,能无 及乎?赡词韵温雅,风神秀发,固人望也。王宪名公之孙,老见优异。元景昆季履 道,标映人伦,美哉!封回克光家世,隆之勤劳霸业,子绘实隆堂构,可谓载德者 矣。君义聚敛啬吝,无乃鄙哉!

部分译文

王昕,字元景,从小就很爱学习,能背诵《尚书》。

王昕与太原王延业一起去见魏安丰王延明,延明非常赞美王昕。太尉、汝南王元悦任用他为骑兵参军。按旧规矩,王外出时骑兵要穿上戎装,持刀陪从。王昕觉得很羞耻,所以不肯跟在骑兵行列里,元悦喜欢出游,有时骑马整夜在外,王昕便不管他,自己回来。元悦让他在前骑马,挥鞭驱赶,王昕却放开缰绳,让马随意乱跑。元悦的随从说王昕故意怠慢,悦说:“府中有名望的只有这个贤士,不能责备他。”元悦经常扔一些钱在地上,让他的侍从们去争着拾,只有王昕不拾。有一次,元悦又扔了银钱,并看了王昕一眼,王昕只好拾了一个钱。元悦与他的府僚饮酒,亲自起身抬床,周围的人都争着帮忙,只有王昕手拿板站着。元悦变了脸色,说:“我是皇帝的孙子、儿子、弟弟和叔叔,现在亲自来抬床,你为什么那么傲慢呢?”王昕回答说“:我的地位低下,又没有威望,不能使殿下保持风度,怎么敢以亲王的幕僚和宾客的身份,来干仆役干的活呢?”元悦听了此话便向他道歉。和元悦一起喝酒的人都斟满酒畅饮。王昕却先行离席,躺在一间房间里休息,多次去人叫他,他也不去酒席前。元悦亲自去找他,说:“自负有才而轻视他的主人,能说是仁吗?”王昕说:“商纣王沉缅酒色,他灭亡也就很快,府主自身轻忽自傲,僚佐能承担过错吗?”元悦大笑着走了。

后来,王昕被任命为著作佐郎,因为各地渐有兵乱,王昕准备到僻静的地方避难,侍中李琰之、黄门侍郎王道业认为这样的名士远走实在太可惜,不让他赴外任,便上奏任命王昕为尚书右外兵部郎中,出任光州刺史,所以免于河阴之难。后又改任东莱太守。当时年成十分不好,人吃人的事时有发生。王昕勤于抚恤,多方救济灾民。王昕年轻时与河间人邢邵同为元罗的宾客。他当了东莱太守后,邢邵全家来投奔他。东莱人因邢邵是邢杲的堂弟,便聚集在一起,拿着兵器要抓邢邵。王昕用身体扑在邢邵身上,高声叫着:“要抓子才,就先抓我。”这样,邢邵才没有被众人抓去。

太昌初年(532),王昕回到洛阳,吏部尚书李神亻隽上奏说“:过去因为多种原因,常侍这一职务没有数量的规定,现在要以王元景等人为常侍,定员八人。”王昕还被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太武帝有时袒露身体,和他的近臣玩笑、闹着玩,但每次见到王昕便整好帽子,表情也庄重起来。王昕本来很胖,后遇到守丧,便渐渐变得全身瘦弱,杨。。很看重王昕的品德素养,认为他可以为人师表。

元象元年(538),王昕兼散骑常侍,聘问梁朝,魏收当他的副手,两人都受到朝廷的重用。他们出使回来,高隆之向他们索贿却没能得到,便让御史台弹劾王昕、魏收,说他们在江南和商人做生意,王昕、魏收因此一起获罪被关起来。齐文襄帝营救了他们。后来王昕又多次升迁,官至秘书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