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恰逢梁军将领姜庆真入侵,围逼寿春城,萧宝夤领着部队奋力作战,击败了梁军。宝夤勇冠三军,见到的人无不深受鼓舞。领军北还后,被改封为梁郡公。当中山王英领兵南征时,宝夤又上表请求出征。他和中山王英多次打败梁军,乘胜攻打钟离。可是遇到淮河泛滥,宝夤和中山王英狼狈领军退走,士兵有十分之四五的人被杀死或淹没于洪水中。有关方面官员上奏朝廷,请求将他们处以极刑。皇帝传旨免去他的死罪,罢免官职削去爵位回府。
不久,和南阳长公主成婚。公主具备妇人应有的各种美德,对待宝夤十分谦和,后来两人十分和睦而公主依然不改变对他的敬意。每当宝夤进房时,公主必定站立起来迎接他,两人相敬如宾。如果不是遇到皇太妃有病,公主从不回娘家。宝夤也性情温和,彬彬有礼,敬爱公主,因此内外和谐安宁。清河王怿对他们十分亲近和敬重。
永平四年(511),卢昶攻下梁朝的朐山戍,让琅笽戍主傅文骥镇守。梁军攻打傅文骥,卢昶指挥众军前往救援。皇帝传旨派宝夤为使持节、假安南将军,另带一支军队长途奔赴救援,接受卢昶的管辖。宝夤接旨后,泪流满面,哽咽了很久说不出话来。后来卢昶军队被打败了,只有宝夤这支队伍得以全师而回。
延昌初年,任瀛州刺史,并恢复了齐王的封爵,又改任冀州刺史。当大乘贼寇四起时,宝夤领兵征讨,但多次被贼军打败。行台军队到达后,才将贼军消灭。灵太后临朝听政时,调宝夤回到京城。
梁朝将领康绚在浮山筑大坝引淮河水淹灌扬州和徐州。朝廷授宝夤使持节、都督东讨军事、镇东将军以讨伐梁朝,又封他为梁郡公。熙平初年,梁军构筑的大坝已成,淮河水将成为扬州、徐州的祸害,宝夤便在大坝的上游又开通新渠道,水势就减弱了。他又派遣精壮勇士一千多人在夜间渡过淮河,焚烧梁军用竹、木建造的营垒,破坏了三座军营,大火烧了几天都没有停止。他又另派将领打败了梁将垣孟孙、张僧副等人在淮北的军队。又渡过淮河南下,焚烧了梁朝徐州刺史张豹子等人的十一座营垒。当他回到京城后,被任命为殿中尚书。宝夤驻守淮河堤岸时,梁武帝寄信招降他。宝夤把这些信表送朝廷,揭发梁朝的毒计。他一心一意想报仇雪恨,恢复故国,多次请求驻守边境。
神龟年间,被任为都督、徐州刺史、车骑大将军。他便在清河东侧建造学馆,朔望日接见当地百姓的子弟,他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并一起讨论各种经义。他勤于处理政务,深得属吏和州人的敬爱。
正光二年(521),朝廷召回任尚书左仆射。他善于治理政事,很有名声。正光四年,他表奏朝廷说:
“我私下以为,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成名,也就是做人的最高成就了;在品德和行为方面受到称赞,也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方面。忠贞的美名,是立身朝廷的声誉;仁义的雅号,是处世的根本。虽然职非三公六卿,任当四岳重臣,皇帝授职时说:‘你去谐和万方’,臣下辞别而说:“是的,我听命前往!”那么又根据什么能够得到高名,享有盛誉?自近以来,官无高低,人无贵贱,都以虚美之辞,相互称誉举荐,求之者不能估量其多少,给予者不能核查其是非,于是而冠履变易,名实皆失。名为考功,实同虚进,纷纷漫漫,岂能尽言!
“又,在京官员,积数年而一考,期间,或所侍奉主官,更换数次;或所服侍的国君,身亡废绝。虽当时各种文簿,记其功绩之高低上下,但日久天长,散失已尽。多年之后,再求追访,无不相互吹嘘,结为唇齿之交,掩饰过错,妄加增色。只求多得品阶而已,无所顾惜事之真伪。而贤达君子,则难免深感忧患,中庸之道已不被遵行,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官以求取而得,身以请托而立,上下相互欺骗,没有比这事更加过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