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七(9/10)

辞滥语一概不要。将名字列好,上报尚书,由尚书再次核实。如果发现谬误,立即加以纠正并给予处罚,不允许将责任推委下属,容许他们自由进退。在确定优劣和善恶之后,上奏朝廷,再由考功曹将这些情况分别书写在黄纸和油帛上。一份由本部尚书加盖印章,留在门下;一份则由侍中黄门盖印,由尚书省掌管。必须严加保密,不得打开。考绩的时候,再最终加以确定。所有内外考核标准,裁定其可用与不可用,要广泛征求意见,使标准统一。如果有特殊的谋略或奇特的计策,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为远近所传知,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的,当然可以临时根据情况加以斟酌,不要拘于常规。至于像援引同流的说法,贪图荣誉以求晋级的请求,如果不用条件加以限制,任其随意大开方便之门的话,以后就像蔓草滋生蔓延,难以铲除了。小小细流积成大河,就会破坏规章制度,挠乱国家大典,因此我认为应当明令加以禁止,以保证形成良好的风气。”

皇帝传旨将这份奏章交百官们广泛讨论,并以此作为永久实行的标准。最后也没有对其内容作任何更改。

这时,梁武帝弟弟的儿子西丰侯萧正德前来归降。萧宝夤上表说“:萧正德既然不能和亲属亲近,又怎么能够和外人亲近?假如容许这样的丑类也封给爵位,百官们都以此为榜样,那么还有什么人才能够上杀头的罪名呢?微臣和南梁仇隙深重,痛入骨髓,如今日暮途穷,报仇无日,岂在乎这样一位区区小人!只是虽为平庸之才,而身居门下重职,忠心一片,敢不申说?”萧正德到京城之后,朝廷待他十分轻薄,一年多后,他又叛变回梁。

起初,秦州城里人薛伯珍、刘庆、杜迁等反叛朝廷,抓了刺史李彦,推举莫折大提当首领,自称秦王。莫折大提不久死去,他的第四位儿子莫折念生自号为皇帝,年号天建。他设置了文武百官,以儿子阿胡为太子,阿胡的哥哥阿倪为西河王,弟弟天生为高阳王,伯珍为东郡王,安保为平阳王。天生带领军队出陇东,攻打雍州,屯兵于黑水。朝廷为此十分忧虑,便任萧宝夤为开府、西道行台、大都督,领兵西征。明帝亲自在明堂设宴为他饯行。萧宝夤和另一位大都督崔延伯合击天生,把他打得大败,直追赶到小陇。又进讨高平的贼寇统率万俟丑奴,在安定大战,双方互有胜负。

当时有天水人吕伯度兄弟,原来和莫折念生一起反叛朝廷,可是他后来和哥哥吕众保在显亲一带聚合许多人马讨伐念生,被念生打败,奔逃到胡琛那里。胡琛任命吕伯度为大都督、秦王,并又给他一部分兵马,让他再攻秦州。吕伯度大破莫折念生的部将杜粲于成纪,又在水洛城大败念生部的金城王莫折普贤,进军至显亲。莫折念生亲自领兵和吕伯度作战,被吕伯度击败。吕伯度便背着胡琛,派他哥哥的儿子忻和带领骑兵到东面引来萧宝夤的大军。莫折念生感到事情不妙,只得假装向萧宝夤投降。朝廷嘉奖吕伯度起义而立下的大功,任命他为泾州刺史、平秦郡公。可是这时大都督元。。义、高聿把军队留驻陇口,而吕伯度又被万俟丑奴所杀害,这样,敌军气势大增,萧宝夤难以制服。

孝昌二年(526),萧宝夤被授为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假大将军、尚书令,并给予前后部鼓吹仪仗。萧宝夤起初从黑水进军,终于打到平凉,和叛贼对阵,年年进攻,贼军也很害怕他。关中得到保全,全仗萧宝夤的力量。孝昌三年正月,改授司空公。由于他出征日久,兵将都十分疲惫,所以在这个月被敌人打得大败,退回雍州。有关部门认为萧宝夤应当处死,但皇帝下诏从宽处置,削职成为编户民。但四月间,又任他为征西将军,雍州刺史、开府,西讨大都督,所有关西军队,全部听从他的调遣。九月,莫折念生被他的部属常山王杜粲杀死,全家被杀尽。杜粲向萧宝夤投降。十月,朝廷授给他尚书令,恢复原来的封爵。

这时,山东、关西一带,到处都是贼寇,朝廷出兵多次打败仗,士气低落。萧宝夤连年出征,耗费巨大,一旦被打败,心里十分担心受到猜疑和斥责,常常心中不安。朝廷这时也已对他产生了怀疑,并设障碍。当朝廷委派御史中尉郦道元当关中大使时,萧宝夤怀疑是朝廷准备暗中除掉自己,所以便另有打算。他把想法问河东柳楷,柳楷说:“大王原是齐明帝的儿子,正天下原来就应属您所有。所以您今日的作法,正符合人们的愿望。况且近来有民谣传唱说‘:鸾生十子九子歹段,一子不歹段关中乱。’武王有十位乱臣,所谓‘乱’,就是理的意思,这是说大王应当治理关中,您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