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二(7/10)

子士素、士约、士慎等曰:“吾执法太刚,数遭屯蹇,性自如此, 子孙不足以师之。诸子奉父言,柔和廉逊。

士素沉密少言,有才识,稍迁中书舍人。赵彦深引入内省,参典机密。历中书、 黄门侍郎,迁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恆领黄门侍郎。自处机要,近二十年,周慎温 恭,甚为彦深所重。初,祖珽知朝政,出彦深为刺史。珽奏以士素为东郡守,中书 侍郎李德林白珽留之,由是还除黄门侍郎,共典机密。士约亦重善士,官尚书左丞。

江式,字法字,陈留济阳人也。六世祖琼,字孟琚,晋冯翊太守,善虫篆诂训。 永嘉大乱,琼弃官投张轨,子孙因居凉士,世传家业。祖强,字文威,凉州平,内 徙代京。上书三十余法,各有体例,又献经史诸子千余卷,由是拜中书博士。卒, 赠敦煌太守。父绍兴,高允奏为秘书郎,掌国史二十余年,以谨厚称。卒于赵郡太 守。式少专家学,数年中,常梦两人时相教授;及寤,每有记识。初拜司徒长史兼 行参军,检校御史,寻除符节令。以书文昭太后尊号谥册,除奉朝请,仍符节令。 篆体尤工,洛京宫殿诸门板题,皆式书也。延昌三年三月,式表曰:

臣闻伏羲氏作而八卦形其画,轩辕氏兴而灵龟彰其彩。古史仓颉览二象之爻, 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以代结绳,用书契以维事。宣之王迹,则百工以叙;载之 方册,则万品以明。迄于三代,厥体颇异,虽依类取制,未能殊仓氏矣。故《周礼》: 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 曰转注,六曰假借。盖是史颉之遗法。及宣王太史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 或同或异,时人即谓之籀书。孔子修《六经》,左丘明述《春秋》,皆以古文,厥 意可得而言。其后七国殊轨,文字乖别。暨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蠲罢不合秦文 者。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 取史籀式,颇有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于是秦烧经书,涤除旧典,官狱繁多,以趣 约易,始用隶书,古文由此息矣。隶书者,始皇使下杜人程邈附于小篆所作也。世 人以邈徒隶,即谓之隶书。故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符书,四曰虫 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尉律学,复教以籀书,又习八体,试之课最,以为尚书史。书省字不 正,辄举劾焉。又有草书,莫知谁始,其形书虽无厥谊,亦是一时之变通也。孝宣 时,召通《仓颉》读者,独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 亦能言之。孝平时,征礼等百余人说文字于未央宫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 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及亡新居摄,自以运应制作,大司马甄丰校文字之部,颇 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三曰 篆书,云小篆也;四曰佐书,秦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所以 幡信也。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 也。又北平侯张仓献《春秋左氏传》,书体与孔氏相类,即前代之古文矣。后汉郎 中扶风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后学,皆其法也。又诏侍中贾逵 修理旧文,殊艺异术,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于国者,靡不悉集。逵即汝南许慎古 学之师也。后慎嗟时人之好奇,叹俗儒之穿凿,故撰《说文解字》十五篇,首一终 亥,各有部属,可谓类聚群分,杂而不越,文质彬彬,最可得而论也。左中郎将陈 留蔡邕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 法,多是邕书也。后开鸿都,书画奇能,莫不云集。时诸方献篆,无出邕者。

魏初,博士清河张揖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埤》、 《广》,缀拾遗漏,增长事类,抑亦于文为益者。然其《字诂》,方之许篇,古今 体用,或得或失。陈留邯郸淳亦与揖同,博开古艺,特善《仓》、《雅》。许氏字 指、八体、六书,精究闲理,有名于揖。以书教诸皇子。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 西,其文蔚焕,三体复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又有京兆韦 诞、河东卫觊二家,并号能篆。当时台观榜题,宝器之铭,悉是诞书。咸传之子孙, 世称其妙。晋世义阳王典祠令任城吕忱表上《字林》六卷,寻其况趣,附托许慎 《说文》,而按偶章句,隐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隶,不差篆意也。忱弟静别放 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使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 而文字与兄便是鲁、卫,音读楚、夏,时有不同。皇魏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 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俗学鄙习,复加虚造。巧谈辩士,以 意为疑,炫惑于时,难以厘改。乃曰:追来为归,巧言为辩,小免为,神嵒为蚕。 如斯甚众,皆不合孔氏古书、史籀《大篆》、许氏《说文》、《石经》三字也。凡 所关古,莫不惆怅焉。嗟夫!文字者六籍之宗,王教之始,前人所以垂今,今人所 以识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