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二(8/10)

古来文字,以许慎《说文》为主,及孔氏 《尚书》、《五经音注》、《籀篇》、《尔雅》、《三仓》、《凡将》、《方言》、 《通俗文》、祖文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三字石经》、《字林》、 《韵集》、诸赋文字有六书之谊者,以类编联,文无复重,统为一部。其古籀、奇 惑、俗隶诸体,咸使班于篆下,各有区别。诂训假借之谊,佥随文而解;音读楚、 夏之声,并逐字而注。其所不知者,则阙如也。脱蒙遂许,冀省百氏之观,而同文 字之域。典书秘书所须之书,乞垂敕给;并学士五人尝习文字者,助臣披览;书生 各五人,专令抄写。侍中、黄门、国子祭酒一月一监,诬议疑隐,庶无纰缪。所撰 名目,伏听明旨。

诏曰:“可如所请,并就太常,冀兼教八书史也。其有所须,依请给之。名目 待书成重闻。”式于是撰集字书,号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大体依许氏《说 文》为本,上篆下隶。正光中,兼著作郎。卒官,赠巴州刺史。其书竟未能成。式 兄子征虏将军顺和,亦工篆书。

先是,太和中,兗州人沈法会能隶书。宣武之在东宫,敕法会侍书。后以隶迹 见知于闾里者甚众,未有如崔浩之妙。

论曰:游雅才业,亦高允之亚,至于陷族陈奇,斯所以绝世而莫祀。明根雅道 儒风,终受非常之遇。以太和之盛,有乞言之重,抑乃旷世一时。肇既聿修,克隆 堂构,正清梗概,颠沛不渝;辞爵主幼之年,抗节臣权之日,顾视群公,其风固已 远矣。高闾发言有章句,下笔富文词,故能受遇累朝,见重明主,挂冠谢事,礼备 悬舆。美矣!赵逸文雅自业,琰加之孝义,可谓世有人焉。胡叟显晦之间,优游无 闷,亦一代之异人欤!胡方回、张湛、段承根、阚骃、刘延明、赵柔、索敞皆通涉 经史,才志不群,价重西州,有闻东国,故流播之中,自拔泥滓。人之不可以无能, 信也。宋繇处屈能申,终致显达。游道刚直自立,任使为累。江式能世其业,亦足 称云。

部分译文

高闾字阎士,渔阳雍奴人。五世祖高原,在晋朝任安北将军、上谷太守、关中侯,蓟中有记载他事迹的碑。他的祖父高雅,从小就有美好的声誉,曾任州的别驾。父亲名洪,字季愿,任陈留王从事中郎。高闾贵显之后,被追赠为幽州刺史、固安贞子。

高闾很早就成为孤儿,但他自幼好学,知识渊博,精通经史典籍,下笔成章。年青时曾当过车夫,有一次他送租到平城时,自己写了个名帖前去拜见崔浩。崔浩和他交谈以后大为惊奇,便让他代写了一份辞谢中书监的表文。第二天,崔浩从送租车前经过时,停下马来喊高闾的名字,那些车夫们都十分吃惊。高闾原名驴,崔浩便替他改为闾,同时取了表字,于是高闾有了名气。和平末年,任中书侍郎。北魏文成帝驾崩时,乙浑专权把持朝政,朝廷内外,惊恐不安。文明皇后临朝听政,杀乙浑,召高闾和中书令高允进入宫中参与处置国家大政,赐给他爵号为安乐子。后来他和镇南大将军尉元领军队南下徐州,因军功而被晋封为侯爵。献文帝传位后,高闾被改为崇光宫侍御。高闾向皇帝上《至德颂》。高允认为高闾的文章富有文采和气势,因而推荐他代替自己,于是他便被献文帝所了解,让他参与议论朝政大事。

承明初年(476),任中书令,给事中,常委派他处置机密要事。文明皇后十分看重高闾,所有诏书、命令、书信、檄文,碑、铭、赞、颂等各种文字都是他写的。太和三年(479),朝廷派兵征讨淮北,高闾上表劝谏,指出有四方面的疑难问题,请求尽快回军。文明皇后说:“六军出发,如惊雷电闪,势同摧枯拉朽,何必担心有四难题呢?”他被升为尚书、中书监。淮南王他上表请求朝廷依照旧例断绝官吏的食禄,高闾认为如果不赏赐食禄的话,那些贪官就有借口任意为非作歹,而清廉的官吏就难以维持。朝廷传旨依照高闾的建议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