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四(7/7)

失彼。这是南陈必然被攻克的原因之四。席卷江南的形势已经形成,成功的关键在于不要犹豫。”高赹听后高兴地说“:你分析成败的形势,道理了了分明。我本来只把你当成有才学的读书人来看待,没想到如此有文韬武略。”伐陈归来,他任吏部侍郎。

后来坐罪于选拔人才。有人弹劾他与苏威结党,有意拔举,所以被免官,流放到岭南。晋王杨广当时在扬州,偷偷派人告诉薛道衡,让他请求走扬州这条路去岭南,然后奏请隋文帝把他留下来。薛道衡不喜欢杨广,而采纳了汉王杨谅的建议,便走江陵道去岭南。不久,朝廷下诏将他调回内史省任职。晋王杨广从此对他衔恨。然而,因为爱惜他的才干,对他十分礼貌。

以后数年,朝廷任命他为内史侍郎,又加上仪同三司的职衔。薛道衡每构思文章,一定端坐在空室内,或者靠着墙半躺着,听到外面有人说话便发脾气。他的沉思如此专注。文帝称赞说“:道衡起草的文书很符合我的意思。”然而,对他的迂阔荒诞却提出告诫。后来,文帝对杨素、牛弘说:“道衡年纪大了,我不能再驱使他,使他尝受辛劳,应该派卫士守卫着他家的大门,让他过上安逸稳定的日子。”于是,晋封他为上开府,赐给物品一百件。薛道衡以自己没有功劳而推辞,隋文帝说:“你长久在朝廷内辛勤供职,国家的大事,都由你来宣布,难道不是你的功劳吗?”

薛道衡长时间处在国家中枢机要的位置上,声望更加显著。太子和各地封王争相与他交结,高赹、杨素对他十分推崇,因而使他的名声更大,一时无人可比。仁寿年间,杨素专掌朝廷大事。由于薛道衡与杨素关系密切,隋文帝不想让他长久地了解机密大事,因而,让他出任襄州总管。薛道衡一旦被调出京城,十分悲伤和留恋,说话时不禁哽咽抽泣。文帝也面容忧戚,说:“你已经到了迟暮之年,对朝廷实在是忠诚勤劳。我想让你将养珍摄。现在你离开朝廷,我好象断了一只臂膀。”于是,又赏赐他物品三百件,九环金带和衣服一套,马十匹,劝慰勉励一番将他送走。他在襄州任上清廉简放,官吏和老百姓都怀念他的惠政。

炀帝继位,薛道衡转任潘州刺史。一年多后,上表请求退职。炀帝对内史侍郎虞世基说:“薛道衡将要回来,我将把秘书监的位置留给他。”薛道衡回京城后,写了《高祖文皇帝颂》一文送给炀帝,炀帝看了很不高兴,回头对苏威说:“道衡称誉先朝,就像《诗经》中的《鱼藻》篇用来讽刺幽王啊。”于是,只任他为司隶大夫,将要问他的罪。薛道衡还不觉悟,司隶刺史房彦谦平常与他关系亲近,知道他一定遭受祸殃,劝他杜绝来往的客人,说话也要注意措词和语气。而薛道衡却听不进去。恰巧朝廷讨论新的法令,久久不能决定,薛道衡对朝臣们说:“假如高赹不死,法令早已经颁布。”有人报告给炀帝,炀帝大怒,说“:你难道还想念高赹吗?”将他交给执法部门判决。薛道衡自以为不是什么大的过错,催促宪司早日判决。案情奏上时,希望炀帝能够赦免他,并让家里人准备酒饭招待来打听消息的客人。等到奏上案情,炀帝却下令让他自尽。薛道衡大感意外,没有诀别自裁。宪司重新上奏,炀帝下令将他用绳子勒死。他的妻子被流放到且末。死时年七十岁,天下人都认为他冤枉。有文集七十卷流行于世。

薛憕,字景猷,河东汾阴人。曾祖薛弘敞遭逢赫连的变乱,率领本宗族的人避居到襄阳。

薛憕早年丧父,家境贫穷,靠种田赡养祖父母和母亲,空闲时便读书。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世人都不认为他是一位不寻常的人才。江南用人大多注重世家大族。薛憕家世代没有一位贵官显宦。就是有人解褐做官,也只不过是一个侍郎,因而仕途被阻,不被提拔重用。他常常叹息说“:我怎么能一直戴着普通人的头巾到五十岁,困死在一个小小的校尉的职务上,低眉顺眼,俯仰由人呢?”由于郁郁不得志,因而在别人面前往往狂妄放达,依恃才能,挥洒意气,从未登过豪族权要的大门。左中郎将京兆韦潜度对他说:“你的门第并非卑下,自身也不低劣,为何不放下身份多去吏部拜谒几次呢?”薛憕说“:‘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古人都为这种情况叹息,我不能这样去做啊。”韦潜度对别人说“:这个少年实在慷慨有为,但却没有遇上好的机会啊。”

北魏肃宗孝昌年间,薛憕驱马来到洛阳。先是他的从祖父薛真度与同族的一位祖父辈叫薛安都的带着徐州、兖州归顺北魏,他的儿子薛怀俊来见薛憕,两人十分亲密友善。北魏大权被尔朱荣控制,任意废立。薛憕便到河东,住在薛怀俊家里。他不与人交往,每天读书不辍,亲手抄写,将近有二百卷。惟有郡守元袭常常屈尊相邀,两人对等行礼。怀俊时常对他说“:你回到故里,不经营产业,也不肯娶妻成家,难道不是还想回到江南?”薛憕听了也不介意。节闵帝普泰年间,他被任命为给事中,加伏波将军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