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自此之后,月一陛见。又以孝明不亲视朝, 过崇佛法,郊庙之事,多委有司,上疏曰:“伏惟陛下重晖纂统,钦明文思,天地 属心,百神伫望。伏愿躬致郊庙之虔,亲纡朔望之泽,释奠成均,竭心千亩,明发 不寐,洁诚禋祼,孝弟可以通神明,德教可以光四海。然后精进三宝,信心如来。 道由化深,故诸漏可尽;法随礼积,故彼岸可登。量撤僧寺不急之华,还复百官久 折之秩。已兴之构,务从简成;将来之造,权令停息。但仍旧贯,亦何必改作。庶 节用爱人,法俗俱赖。”寻别敕付外,议释奠之礼。
时史官克日蚀,豫敕罢朝。普惠以逆废非礼,上疏陈之。又表论时政得失:一 曰审法度,平斗尺,租调务轻,赋役务省。二曰听舆言,察怨讼,先皇旧事有不便 于政者,请悉追改。三曰进忠謇,退不肖,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四曰兴灭国,继 绝世,勋亲之胤,所宜收叙。书奏,孝明、灵太后引普惠于宣光殿,随事难诘。延 对移时,太后曰:“小小细务,一一翻动,更成烦扰。”普惠曰:“圣上之养庶物, 若慈母之养赤子。今赤子几临危壑,将赴水火,以烦劳而不救,岂赤子所望于慈母!” 太后曰:“天下苍生,宁有如此苦事?”普惠曰:“天下之亲懿,莫重于太师彭城 王,然遂不免枉死。微细之苦,何可得无?”太后曰:“彭城之苦,吾已封其三子, 何足复言。”普惠曰:“圣后封彭城之三子,天下莫不忻至德,知慈母之在上。臣 所以重陈者,凡如此枉,乞垂圣察。”太后曰:“卿云兴灭继绝,意复谁是?”普 惠曰:“昔淮南逆终,汉文封其四子,盖骨肉之不可弃,亲亲故也。窃见咸阳、京 兆,乃皇子皇孙,一德之亏,自贻悔戾;沈沦幽壤,缅焉弗收,岂是兴灭继绝之意?” 太后曰:“卿言有理,当命公卿博议。”
及任城王澄薨,普惠荷其恩待,朔望奔赴,至于禫除,虽寒暑风雨,无不必至。 初,澄嘉赏普惠,临薨启为尚书右丞。灵太后既深悼澄,览启从之。诏行之后,尚 书诸郎以普惠地寒,不应便居管辖,相与为约,并欲不放上省,纷纭多日乃息。
正光二年,诏遣杨钧送蠕蠕主阿那瑰还国。普惠谓遣之将贻后患,上疏极言其 不可。表奏不从。魏子建为益州刺史,有赃罪,普惠被使验之,事遂得释,故子建 父子甚德之。时梁西丰侯正德诈称降款,朝廷颇事当迎。普惠请付扬州,移还萧氏, 不从。俄而正德果逃还。后除光禄大夫,右丞如故。
先是,仇池武兴郡氐数反,西垂郡戍,租连久绝。诏普惠以本官为持节、西道 行台,给秦、岐、泾、华、雍、豳、东秦七州兵武三万人,任其召发;送南秦、东 益二州兵租,分付诸戍。其所部将统,听于关西牧守之中随机召遣。军资板印之属, 悉以自随。事讫还朝,赐绢布一百段。时诏访冤屈,普惠上疏,多所陈论。出除东 豫州刺史。淮南九戍十三郡,犹因梁前弊,别郡异县之人错杂居止。普惠乃依次括 比,省减郡县,上表陈状,诏许之。宰守因此,绾摄有方,奸盗不起,人以为便。
普惠不营财业,好有进举,敦于故旧。冀州人侯坚固少时与其游学,早终。其 子长瑜,普惠每于四时请禄,无不减赡,给其衣食。及为豫州,启长瑜解褐,携其 合门拯给之。在州卒,谥曰宣恭。
成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也。好文学,有气尚。仕宋为员外郎,领军主,援 东阳、历城。皇兴中,降慕容白曜,赴阙,授兼著作佐郎。时献文于仲冬月欲巡漠 北,朝臣以寒甚固谏,并不纳。淹上《接舆释游论》,帝览之,诏尚书李曰: “卿诸人不如成淹论,通释人意。”乃敕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