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四(2/7)

普惠以天下人调,幅度长广,尚书计奏,复徵绵麻,恐人不堪命。上疏曰: “伏闻尚书奏复绵麻之调,遵先皇之轨。夙宵惟度,欣战集。仰惟祖废大斗, 去长尺,改重秤,所以万姓,从薄赋。知军国须绵麻之用,故云幅度之间,亿兆 应有绵麻之利,故绢上税绵八两,布上税麻十五斤。万姓得废大斗,去长尺,改重 秤,荷轻赋之饶,不适于绵麻而已。故歌舞以供其赋,奔走以役其勤。夫信行于上, 则亿兆乐输于下。自兹已降,渐渐长阔,百姓嗟怨,闻于朝野。伏惟皇太后未临朝 之前,陛下居谅暗之日,宰辅不寻其本,知天下之怨绵麻,不察其幅广、度长、秤 重、斗大,革其所弊,存其可存,而特放绵麻之调,以悦天下之心。此谓悦之不以 ,愚臣所以未悦者也。”

时中山杜弼遗书普惠曰:“明侯儒硕学,负大才,执此公方,来居谏职, 謇謇如也,谔谔如也。一昨承在胡司徒弟,当面诤,虽问难锋至,而应对响。 宋城之带始萦,鲁门之柝裁警,终使群后逡巡,庶僚拱默。虽不见用于一时,固已 传于百代。闻风快然,敬裁此白。”普惠其此书,每为实。

敢据《周礼》,辄同三年。

当时议者,亦有同异。国博士李郁于议罢之后,书难普惠,普惠据《礼》还 答,郑重三反,郁议遂屈。转谏议大夫,澄谓普惠曰:“不喜君得谏议,唯喜谏议 得君。”

初,普惠被召,传诏驰骅骝来,甚迅速,伫立去。普惠诸忧怖涕泗。普 惠谓曰:“我当休明之朝,掌谏议之任,若不言所难言,谏所难谏,便是唯唯,旷 官尸禄。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然朝廷有,汝辈勿忧。”及议罢,旨 劳还宅,亲故贺其幸甚。

普惠又表乞朝直之日,时听奉

太后览表,亲至国珍宅,召集五品已上博议其事。任城王澄、太傅清河王怿、 侍中崔光、御史中尉元匡、尚书崔亮并同有难,普惠并以理正之,无所屈。廷尉少 卿袁翻曰:“《周官》:上公九命,上大夫四命,命数虽殊,同名为上,何必上者 皆是极尊。”普惠厉声呵翻曰:“礼有下卿、上士,何止大夫与公。但今所行,以 太加上,二名双举,不得非极。雕虫小艺,微或相许,至于此,岂卿所及!”翻 甚有惭,默不复言。议者咸以太后当朝,志相党顺,遂奏曰:“张普惠辞虽不屈, 然非臣等所同。涣汗已,请依前诏。”太后复遣元叉、贾璨宣令谓普惠曰:“朕 之所行,孝之志;卿之所陈,忠臣之。群公已有成议,卿不得苦夺朕怀。后有 所见,勿得难言。”

后为步兵校尉,以本官领河南尹丞。宣武崩,坐与甄楷等饮酒游从,免官。故 事,免官者,三载之后,降一阶而叙,若才优擢授,不拘此限。熙平中,吏尚书 李韶奏普惠有文学。依才优之例,敕除宁远将军、司空仓曹参军。朝议以不降阶为 荣。时任城王澄为司空,表议书记多普惠。

谨案:二王祖母皆受命先朝,为二国太妃,可谓受命于天,为始封之母矣。 《丧服》“慈母如母”,在三年章,传曰:“贵父命也。”郑注云:“大夫之妾, 父在为母大功,则士之妾为母期。父卒,则皆得伸。”此大夫命其妾,以为母 所慈,犹曰贵父命,为之三年;况天命其为列国王,命其所生母为国太妃,反 自同公为母练冠之与大功乎。《传》曰:“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则当服 其亲服。若鲁、卫列国,相为服期,判无疑矣。何以明之?《丧服》:“君为姑姊 妹女嫁于国君者。”《传》曰:“何以大功?尊同也。尊同,则得服其亲服。 诸侯之称公,公不得祢先君。”然则兄弟一,位列诸侯,自以尊同,得相 为服,不可还准公,远厌天王。故降有四品,君、大夫以尊降,公、大夫之 以厌降,名例不同,何可也。《礼》,大夫之妾,以父命慈己,申其三年。太 妃既受命先帝,光昭一国,二王胙土茅社,显锡大,舍尊同之据,附不祢之公 ,虽许、蔡失位,亦不是过。《服问》曰:“有从轻而重,公之妻,为其皇姑。” 公虽厌,妻尚获申,况广陵、北海,论封君则封君之,语妃则命妃之孙,承妃 纂重,远别先皇,更以先后之正统,厌其所生之祖嫡,方之皇姑,不以遥乎?今既 许其申服,而复限之以期,比之慈母,不亦欤?《经》曰:“为君之祖父母、父 母、妻、长”,《传》曰:“何以期?父母长君服斩。妻则小君。父卒,然后 为祖后者,服斩。”今祖乃献文皇帝,诸侯不得祖之。母为太妃,盖二王三年之证。 议者近背正经,以附非类,差之毫,所失或远。且天尊则天,莫非臣妾,何 为命之为国母,而不听服其亲乎?《记》曰:“从服者,所从亡则已。”又曰: “不为君母之党服,则为其母之党服。今所从既亡,不以亲服服其所生,则属从之 服,于何所施?若以诸王为公卿,便同大夫者,则当今之议皆不须以国为言也。 今之诸王,自同列国,虽不之国,别置臣僚,玉一方,得不以诸侯言之?

’乎。”澄从之。

广陵王恭、北海王颢疑为所生祖母服期与三年,诏群僚会议。普惠议曰:

时灵太后父司徒胡国珍薨,赠相国、太上秦公。普惠以前世后父无太上之号, 诣阙上疏,陈其不可。左右畏惧,莫敢为通。会闻胡家穿圹下坟有盘石,乃密表曰: “窃见故侍中、司徒胡公,怀灵,实诞圣后,近枢克惟允之寄,居槐之 明。故以功余九锡,褒假鸾纛,圣上之加隆,极慈后之至,宪章天下,不亦可 乎!而太上之号,窃谓未衷。何者?《礼记》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 社,尊无二上。’窃谓祖受禅于献文皇帝,故仰尊为太上皇,此因上上而生名也。 皇太后称令以系敕下,盖取三从之,远同文母,列于十,则司徒为太上,恐乖 系敕之意。《易》曰‘困于上者,必反于下。’比克吉定兆,而以浅改卜,群心悲 惋,亦或天地神灵所以垂至戒,启圣情。伏愿停司徒同之号,从卑下不逾之称, 则天下幸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