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七十(8/10)

上,编入户籍的平民连糟糠都吃不饱。这就是劝说引导的道理,有些没能周遍的缘故。如今,即使用礼仪引导他们,用刑法来约束他们,风俗也很难一致了。当初,汉文帝收集上书用的书袋,用来作帐子;爱惜十户人家的物产,不建造露台;后宫中的佳丽,穿的衣服不及地,和今天富贵之家的服饰相比,还不如婢女奴隶的衣服。然而,汉文帝自身为属下作出表率,国家富足,刑罚清正,庙号称为太宗,确实是有原因的。臣听说,圣人长久坚持他的道义,天下就能教化成功。如今承继魏朝衰败战乱之后,忠贞诚信没有兴起。应该先尊崇五美,屏除四恶,革除浮华的世俗,抑制竞相斗富的世风,察纠鸿都之中的雕虫小技,焚毁野鸡头之类的奇装异服,没有益处的货物不要在当时推重,有损德行的器物不要放置在身旁,这样,人们就知道陛下的德行了。

“臣又听说,从事政治的关键,在于选拔举荐。如果有毫厘的差误,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后来的人居于上位,就会导致堆积薪柴的讥讽。因此,古代善于从事政治的人,用人像游鱼一样一个一个地按照次序,任用必定要根据能力。在朝中赐爵给人,不是因为个人的爱好。分别才能而授予官职,根据才能而加以任用。授官适合其才,任命正当其用,六辔既已调和,就可全不费力地而致千里之远。虞、舜选拔众人,不仁义的人就让他远远地走开,则各种事情就安康了,百姓就明白他们的教化了。

周武帝看后,嘉奖黎季明。

当时,外史的官署屡屡迁移,没有固定的处所。季明又上言道:“外史的职守,就是汉朝的东观,是帝王珍重的,这就是外史的职责所在。自魏朝到周朝,公馆没有设立,臣虽然愚鲁暗昧,尚且知道这样不对。因此,去年十一月间,敢于冒昧陈奏,陛下特意颁下旨意,当即命令修建外史官署。很快过了一年,不知道功效如何。臣常常思虑这件忧患。怎敢不再次请求。”周文帝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官署就建造起来了。天和二年(567),黎季明晋升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后来病死。

另外,周文帝初年,适逢天下分崩离析,当时,有学问道术的人很少。所以,孤陋寡闻和有小技的人,都被引荐任用。至于像冀俊、赵文深一类的人,虽然才能有愧于前人,而声名显于当世,都受到任用。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父亲细脚胡,经商进入蜀地,就在郫县安下了家。侍奉梁武陵王萧纪,主管金银布帛,因而成为大富翁,称为西州大商贾。

何妥小时候机灵敏锐,八岁时到国子之学学习,助教顾良戏耍他说:“你姓何,是荷叶的荷,还是河水的河?”何妥应声回答说“:先生姓顾,是眷顾的顾,还是新故的故?”众人都是认为他很了不起。十七岁那年,因精练的技艺而侍奉湘东王。后来,湘东王知道何妥聪敏明达,就召到身边诵读书籍。当时,兰陵萧。。也有非凡的才能,住在青杨巷,何妥住在白杨头。当时的人这样说他们“:世上有两位俊才,白杨何妥,青杨萧。。”他受到的称赞就像这样。

江陵被平定后,何妥进入周朝,任太学博士。周宣帝刚刚设立五位皇后,问儒生辛彦之,辛彦之回答说:“皇后和天子相匹配,尊崇相等,不应有五位。”何妥驳斥说“:帝。。有四位妃子,舜有二位妃子,哪里有固定的数目?”因此封为襄城县男爵。隋文帝即位,何妥任国子博士,加授通直散骑常侍之职,晋爵位为公。

何妥生性急躁,很有口才,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纳言苏威曾经对文帝说:“臣的亡逝的父亲经常告诫臣说:‘只读一部《孝经》,就足够树立己身,治理国家了,何必多读别的书。’”文帝也认为说得对。何妥进奏说:“苏威学习的书本,不止是一部《孝经》。他的父亲如果确有这样的话,就是苏威不听从教导,这就是他的不孝;如果没说过这样的话,就是当面欺骗陛下,这就是他的不诚实。不诚实,不孝顺,怎么能够侍奉君主?况且孔夫子又说‘:不读《诗》无以言,不读《礼》无以立。’岂能容忍苏绰教导儿子,偏偏和圣人的教导相违背呢?”苏威当时兼任五种职务,文帝非常亲爱重视他。何妥因而上奏,说苏威不可信任。又因苏威执掌天文和法律制度,都不称职,何妥上奏八件事,向文帝进谏:

“第一件事是:臣听说,了解人的人就是哲人,只有帝王难以了解人。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若是把邪曲的人提拔出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服从。由此来说,政治的安全与危险,在于举荐人才是否一定能够慎重,所以,举荐贤才受到皇上的赏赐,埋没贤才就要受到杀戮。观察今日的举荐人才,与这些有很大差异。不论谄媚讨好还是正直,不分别贤才还是愚昧。心里想让他登高位,就可以从平民百姓一下子提拔到重要的职位;心里想要压制某人,就一定是到老仍是郎官署官之类的小官。百姓不服,实在是因为这些。臣听说,在朝廷封赏某人官爵,就当着众官员之面封赏;在市曹杀戮犯人,就当众杀戮。俯伏看见陛下留心刑狱诉讼,爱护百姓像爱护儿子一样,每当应该裁决刑狱之时,没有一次不是询访诸位公卿,不滥杀无辜,这是君主圣明。刑狱既然这样,封爵也应这样。如果有大功,在帝王心中加以查实,就可以擢升。自此以下,如果选拔重要的官员,一定要参照众人的见解,不要听信一人提拔,这样就上不徇私情,下边没有怨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