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兒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 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 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 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及元年十六,其祖丧明三年。元恆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祐。后读 《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 道。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今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 元求代暗。”如此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镵疗其祖目,于梦中喜跃,遂即 惊觉。乃遍告家人。三日,祖目果明。其后,祖卧疾再周,元恆随祖所食多少,衣 冠不解,旦夕扶侍。及祖没,号踊绝而后苏。随其父,水浆不入口三日。乡里咸叹 异之。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有诏表其门闾。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父僧辩,《南史》有传。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 僧辩平侯景,留颁荆州。遇梁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 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阕,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周 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
隋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见, 言毕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兵数百人,从韩擒虎先锋夜济, 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疮不痛。时人以 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在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曰:“郎君 仇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不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陇,斗榇焚 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桑陈谢,额尽流血,答曰:“其为坟茔甚大,恐一宵发 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诸人请具锹锸。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 陈武帝须皆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饮之。既而自缚归罪。晋 王表其状。文帝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何忍罪之?”舍而不 问。有司录其战功,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 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帝从之。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 卒于齐州刺史。
弟頍,字景文。年数岁而江陵亡,同诸兄入关。少好游侠,年二十,尚不知书, 为其兄颙所责怒。于是感激,始读《孝经》、《论语》,昼夜不倦,遂读《左传》、 《礼》、《易》、《诗》、《书》,乃叹曰:“书无不可读者。”勤学累载,遂遍 通《五经》,究其旨趣,大为儒者所称。解缀文,善谈话。年三十,周武帝引为露 门学士,每有议决,多頍所为。性识甄明,精力不倦,好读诸子,遍记异书,以博 物称。又晓兵法,益有从横之志,每叹不逢时,常以将相自许。
开皇五年,授著作佐郎,寻令于国子讲授。会帝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 《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帝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后坐 事解职,配防岭南。
数载,授汉王谅府谘议参军,王甚礼之。时谅见房陵及秦、蜀二王相次废黜, 潜有异志。頍阴劝谅缮甲兵。及文帝崩,谅遂举兵反,多頍之计也。頍后数进奇策, 谅不能用。杨素至蒿泽,将战。頍谓其子曰:“气候殊不佳,兵必败。汝可随从我。” 既而兵败,頍将归突厥。至山中,径路断绝,知必不免。谓其子曰:“吾之计谋, 不减杨素,但为言不见从,遂至于此。不能坐受禽执,以成竖子之名也。吾死后, 汝慎勿过亲故!”于是自杀,瘗之石窟中。其子数日不得食,遂过其故人,竟为所 禽。杨素求頍尸得之,斩首,枭于太原。所撰《五经大义》三十卷,有集二十卷, 并因兵乱,无复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