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张脩礼,魏朝散骑侍郎,归梁朝后,仍拜为本职,改任怀方太守。张正见幼年好学,有优秀才能。梁简文在束宫时,张正见年方十三岁,献上颂,简文深加赞赏。简文崇尚学业,每每自己升座说经,张正见曾参预讲席,被请决断疑义之处,他谈吐和顺,进退举止文雅,四座人都瞩目。太清初年,射策取士时中高品第,被封为邵陵王国左常侍。 梁元帝登位,张正见拜通直散骑侍郎,改任彭泽令。值梁末丧乱,张正见避难于匡俗山,其时焦僧度拥众自保,派使者请舆他交往,张正见惧怕,用恭顺的言辞延请接纳使者,却又以礼法自持而不失节,焦僧度对他也雅相敬畏。
高祖受惮,诏张正见还京城,封镇柬鄱阳王府墨曹行参军,兼衡阳王府长史。历任宜都王限外记室、撰史着士,带寻阳郡丞。又改任尚书度支郎、通直散骑侍郎,着士照旧。太建年中死,其时四十九岁。有文集十四卷,其中五言诗尤其出色,大行于世。
蔡凝,字子居,济阳郡考城人。祖父蔡撙,梁朝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父亲蔡彦高,梁朝给事黄门侍郎。蔡凝幼年聪悟,容貌举止均美。长大后,博涉经传之书,有文辞,尤工草书隶书。天嘉四年,入仕被授秘书郎,转任庐陵王文学。光大元年,封太子洗马、司徒主簿。太建元年,改任太子中舍人。以名公子被选尚信义公主,拜为驸马都尉、中书侍郎。改任晋陵太守。在将到郡时,又令左右合治中书官舍,对宾客朋友说:“希望来者无劳,不也可以吗?”不久授宁速将军、尚书吏部侍郎。
蔡凝年纪官位都不高,但才气门第为当时所看重,他常端坐于西斋,如果不是显贵名流人士,很少与外界交往接触,趋时人士多讥讽他。高宗常对蔡凝说:“我想用义兴主女婿钱肃为黄门郎,你的意见如何?”蔡凝一本正经地答道:“他是皇帝的同乡旧戚,恩从圣旨,就不需要再问了。如果以众人之议为标准,那黄门散骑侍郎之职,就必须人与门第兼美,惟请陛下裁决。”高宗默然而止。钱肃听说后很怨恨,让义兴主每Lt谐言于高宗,不久高宗罢免了蔡凝的官职,迁往交耻。随后,又追还。
后主继位,授蔡凝晋安王谘议参军,转任给事黄门侍郎。后主曾置办酒会,群臣很欢欣,将移酒宴于弘范宫,众人都顺从,惟有蔡凝与袁宪不同行。后主说:“你为什么这样?”蔡凝对答道:“长乐宫尊严,不是酒后所应通过的地方,我不敢奉诏而行。”众人闻之惊而失色。后主说:“你醉了。”当即命令引他出去。后某一天,后主对吏部尚书蔡征说:“蔡凝依仗门第矜恃才气,不能再用。”不久蔡凝改任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闷不得志,便喟然叹道:“天道有废兴,孔夫子说‘乐天知命’,此理差不多可达。”便写《小室赋》以显志,很有辞理。陈朝亡,入隋朝,半路上病亡,其时四十七岁。
儿子蔡君知很有名。
阮卓,陈留尉氏人。祖父阮诠,梁朝散骑侍郎。父亲阮问道,梁朝宁远岳阳王府记室参军。阮卓幼年聪敏,专志经籍,善于谈论,尤其工于五言诗。生性极孝,他的父亲随岳阳王出镇江州,途中病亡,其时阮卓十五岁,他自京城奔赴,汤水不入口多日。正值侯景作乱,道路阻绝,阮卓冒着艰险,载着棺柩回京城。路上遇到贼人,阮卓形貌消瘦,大哭自诉,贼人同情而不杀他,并将他护送出境。到渡彭蠡湖,中途忽然遇到疾风,船几乎沉没多次,阮卓仰天悲叫,不一会儿风停,人们都认为这是孝顺感应所致。 世祖登位,封轻车鄱阳王府外兵参军。天康元年,转任云麾新安王府记室参军,又随府转任翊右记室,带撰史着士.、改任鄱阳王中卫府录事,转任晋安王府记室,着士照旧。到平定欧阳纥,交肚夷僚常常相聚为寇作乱,阮卓奉命出使招慰。交耻通曰南、象郡,其地多金翠珠贝珍怪之产,前后使者都有罗致,惟独阮卓挺身而还,衣装中无其他束西,时人谈论都佩服他的廉洁。改任衡阳王府中录事参军。入为尚书祠部郎。改任始兴王中卫府记室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