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八(4/10)

欺我哉!”遂随咸至湘 州。太建八年,除中卫府功曹参军事,寻迁谘议参军。

及叔陵诛,之元乃屏绝人事,锐精著述。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 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究其始终,起齐永元元年,迄于王琳遇 获,七十五年行事,草创为三十卷,号曰《梁典》。其序曰:

记事之史,其流不一,编年之作,无若《春秋》,则鲁史之书,非帝皇之籍也。 案三皇之简为《三坟》,五帝之策为《五典》,此典义所由生也。至乃《尚书》述 唐帝为《尧典》,虞帝为《舜典》,斯又经文明据。是以典之为义久矣哉。若夫 《马史》、《班汉》,述帝称纪,自兹厥后,因相祖习。及陈寿所撰,名之曰志, 总其三国,分路扬镳。唯何法盛《晋书》变帝纪为帝典,既云师古,在理为优。故 今之所作,称为《梁典》。

梁有天下,自中大同以前,区宇宁晏,太清以后,寇盗交侵,首尾而言,未为 尽美,故开此一书,分为六意。以高祖创基,因乎齐末,寻宗讨本,起自永元,今 以前如干卷为《追述》。高祖生自布衣,长于弊俗,知风教之臧否,识民黎之情伪。 爰逮君临,弘斯政术,四纪之内,实云殷阜。今以如干卷为《太平》。世不常夷, 时无恒治,非自我后,仍属横流,今以如干卷为《叙乱》。洎高祖晏驾之年,太宗 幽辱之岁,讴歌狱讼,向西陕不向东都;不庭之民,流逸之士,征伐礼乐,归世祖 不归太宗。拨乱反正,厥庸斯在,治定功成,其勋有属。今以如干卷为《世祖》。 至于四海困穷,五德升替,则敬皇绍立,仍以禅陈,今以如干卷为《敬帝》。骠骑 王琳,崇立后嗣,虽不达天命,然是其忠节,今以如干卷为《后嗣主》。至在太宗, 虽加美谥,而大宝之号,世所不遵,盖以拘于贼景故也。承圣纪历,自接太清,神 笔诏书,非宜辄改,详之后论,盖有理焉。

夫事有始终,人有业行,本末之间,颇宜诠叙。案臧荣绪称史无裁断,犹起居 注耳,由此而言,实资详悉。

又编年而举其岁次者,盖取分明而易寻也。若夫猃狁孔炽,鲠我中原,始自一 君,终为二主,事有相涉,言成混漫。今以未分之前为北魏,既分之后高氏所辅为 东魏,宇文所挟为西魏,所以相分别也。重以盖彰殊体,繁省异文,其间损益,颇 有凡例。

祯明三年,京城陷,乃移居常州之晋陵县。隋开皇十三年,卒于家。

徐伯阳,字隐忍,东海人也。祖度之,齐南徐州议曹从事史。父僧权,梁东宫 通事舍人,领秘书,以善书知名。伯阳敏而好学,善色养,进止有节。年十五,以 文笔称。学《春秋左氏》。家有史书,所读者近三千馀卷。试策高第,尚书板补梁 河东王国右常侍、东宫学士、临川嗣王府墨曹参军。大同中,出为候官令,甚得民 和。侯景之乱,伯阳浮海南至广州,依于萧勃,勃平还朝,仍将家属之吴郡。

天嘉二年,诏侍晋安王读。寻除司空侯安都府记室参军事,安都素闻其名,见 之,降席为礼。甘露降乐游苑,诏赐安都,令伯阳为谢表,世祖览而奇之。太建初, 中记室李爽、记室张正见、左民郎贺彻、学士阮卓、黄门郎萧诠、三公郎王由礼、 处士马枢、记室祖孙登、比部贺循、长史刘删等为文会之友,后有蔡凝、刘助、陈 暄、孔范亦预焉。皆一时之士也。游宴赋诗,勒成卷轴,伯阳为其集序,盛传于世。

及新安王为南徐州刺史,除镇北新安王府中记室参军,兼南徐州别驾,带东海 郡丞。鄱阳王为江州刺史,伯阳尝奉使造焉,王率府僚与伯阳登匡岭,置宴,酒酣, 命笔赋剧韵二十,伯阳与祖孙登前成,王赐以奴婢杂物。及新安王还京,除临海嗣 王府限外谘议参军。十一年春,皇太子幸太学,诏新安王于辟雍发《论语》题,仍 命伯阳为《辟雍颂》,甚见嘉赏。除镇右新安王府谘议参军事。十三年,闻姊丧, 发疾而卒,时年六十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