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李愬(2/3)

唐宪宗命令唐邓节度使霞寓讨伐吴元济失败以后,又命令袁滋代替霞寓为节度使讨伐贼人,但是仍然徒劳无功。李愬遂自荐前去讨伐吴元济,于是唐宪宗便任命他为随唐邓节度使。李愬认为官军在和吴元济战失败以后,士气还没有恢复,因此下令暂停斥候任务。对此有人提了疑义,李愬说:“贼人已经习惯了袁大人宽仁带兵的作风,因此他们防备松懈,我不想轻易地打草惊蛇。”接着又诏告全军:“皇上知我能隐忍,因此只是委派我来安抚军士们的情绪,至于作战打仗,这不是我的职责。”(边批:有能力但是让人看到的是没有能力。)因李愬名望不重,贼人也产生了轻视之心。

其实李愬为人沉稳,能以诚待人。遇到贼人来投降,李愬都任他们在营中随意走动,从来不加以任何监视或者限制;遇到有投降人的父母、孤儿没有安葬,就会赠送金帛和米粮,让他们回乡奔丧,并说:“你们也是天的臣民,不可以遗弃自己的亲人。”众人都被李愬的诚意所打动,都愿为李愬效死命,因此有关贼人的军情以及贼营的地形、兵力的布置,李愬都已经是了如指掌了。(边批:要把敌人看在中,不能轻易战。)半年之后,李愬看到军士们个个士气昂、训练有素,知打仗的时机成熟,于是就请求增加军队。于是整顿军备,先攻打鞍山,攻破栅,占领楂枒山,夺取炉冶城,平定青陵城,擒获了大将丁士良。李愬怜惜他是个将才,没有杀他。任命他为捉贼将,丁士良献计说:“吴秀琳虽然只有数千兵力,但是官军却屡次攻打不下,完全是因为有陈光洽为他谋划策,我愿为李公擒获陈光洽。”果然,在丁士良擒拿陈光洽以后,吴秀琳就在文城栅弃械投降了。于是李愬利用贼兵攻打吴房,等到破外城以后再让官兵击,这时小吏说:“今天是凶日,不宜兵。”李愬说:“正因为贼人认为我不会追,才更是我攻的最好时机。”众军士也愿意和贼人一决死战,将士们拼命杀敌,贼兵四逃窜。有人建议脆将吴房夷平,以防止贼人再次聚集。李愬说:“不可以。夷平了吴房,贼人的兵力就会更容易集中,还不如保留吴房,以分散贼人兵力。”

当初,吴秀琳自缚来投降的时候,李愬只来到文城栅下,亲切地安他,亲自给他松绑,并任命他为将领。吴秀琳也献计说:“要想攻破吴元济,不擒获李祐不能成功。”李祐是吴元济手下的大将,负责兴桥栅的防守,每次同他作战官军都会无功而返,不得不另外派兵行围剿。李愬命令将军史用诚率领三百兵在李愬营地附近的郊野中行埋伏,另外派一些老兵,假装要攻击焚烧李祐的营地,李祐果然中计兵迎敌,结果被史用诚所俘虏。官军曾经多次吃过李祐的苦,请求李愬将他杀死,(边批:能让诸将吃苦,必是有用之人。)但是李愬没有同意,反而以客将之礼厚待李祐,甚至让旁人告退,单独和李祐、李忠义两个人彻夜长谈,李忠义也是个贼将。军官们纷纷劝说李愬,不能和这两个贼将太接近了,李愬反而更加地尊重礼遇这两个人。另外,李愬也募集勇士三千人突击兵,亲自督导他们训练。

译文及注释

宪宗却下诏释放了李祐,还给了李愬。李愬命令李祐统领六院兵,每天佩剑帐下议事。李祐手捧公文,不禁动得泪满面,其他官军也不敢再有反对的意见。于是上下一心,共同商议攻打蔡州的计划。

薮,斯无策之甚者也。

李愬准备袭击蔡州的时候,先前曾有窝藏间谍要灭族的律令,李愬后来将旧令撤销,一律不予追究。密谍在激之下,反而给李愬提供军情,使他们更加能掌握敌人的动静虚实。

译文

早先李光颜接连打了几次胜仗,吴元济率领兵驻扎在洄曲,对抗李光颜。李愬知自己有机可乘,就在半夜发兵,命令李祐率领三千名突击兵担任前

恰好在这期间,大雨不止,从五月一直下到了七月。官军中间传了“天雨不止是上天为责罚李愬不杀李祐”的谣言。由于官军们不能谅解李愬礼遇李祐等人的法,因此士气大为低落,单靠李愬一个人无法保全李祐。李愬无计可施,只好让人将李祐关了起来,哭着说:“难是上天不让我平贼吗?大家为什么都反对我的法呢?”说完,将李祐送朝廷置,并且上表奏请:“如果一定要杀李祐,就没人一起谋划攻破蔡州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