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不久,叛军步、骑兵七千余人进驻白沙涡,张巡夜间率兵袭击,大败叛军。张巡回军到桃陵,又与四百余名叛军救兵相遇,全部将其俘虏。张巡把这些叛军分开,将其中的妫州、檀州兵以及胡人全部杀掉,荥阳、陈留的胁从兵则予以遣散,令他们各归其业。十日之间,民众脱离叛军来归附张巡的达一万余户。
[27]河北诸郡犹为唐守,常山太守王欲降贼,诸将怒,因击球,纵马践杀之。时信都太守乌承恩麾下有朔方兵三千人,诸将遣使者宗仙运帅父老诣信都,迎承恩镇常山。承恩辞以无诏命,仙运说承恩曰:“常山地控燕、蓟,路通河、洛,有井陉之险,足以扼其咽喉。顷属车驾南迁,李大夫收军退守晋阳,王太守权统后军,欲举城降贼,众心不从,身首异处。大将军兵精气肃,远近莫敌,若以家国为念,移据常山,与大夫首尾相应,则洪勋盛烈,孰与为比。若疑而不行,又不设备,常山既陷,信都岂能独全!”承恩不从。仙运又曰:“将军不纳鄙夫之言,必惧兵少故也。今人不聊生,咸思报国,竞相结聚,屯据乡村,若悬赏招之,不旬日十万可致;与朔方甲士三千余人相参用之,足成王事。若舍要害以授人,居四通而自安,譬如倒持剑戟,取败之道也。”承恩竟疑不决。承恩,承之族足也。
[27]河北地区的大多数州郡还在为唐朝而坚守着,常山太守王想要投向叛军,其他将领得知后大为愤怒,就借玩马球的机会,纵马踩死了他。当时信都太守乌承恩部下有三千朔方兵,常山诸将派使者宗仙运带领当地父老往信都,邀请乌承恩率兵来镇守常山。乌承恩以没有诏命为由而拒绝。宗仙运劝乌承恩说:“常山是战略要地,北控燕、蓟地区,南通河南、洛阳,并且有井陉关之险,占据这一要地就等于扼住了叛军的咽喉。前不久因为皇上向南去避难,李光弼大夫收兵退守晋阳,王太守暂时统领后军,想要举城投降叛贼,违背民意,以至身首异处。大将军您兵强马壮,军令严明,天下无敌,如果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移军常山,与李大夫遥相呼应,那么大功大勋,无人可比。如果还犹豫不决,又不加防备,常山如果落入敌手,信都如何能够保全!”乌承恩不听。宗仙运又说:“将军不听从我的劝告,一定是害怕兵力单薄的缘故。现在民不聊生,都想报效国家,竞相聚结为兵,屯乡据村以自保,如果能够悬赏招集,用不了十天就可集兵十万,再与您部下的三千朔方兵相互参用,一定能够成就大事。如果放弃常山这样的要害之地不去占据,而拱手送给叛军,而自己占据着信都这样四通八达无险可守的地方想要保全,那无异于倒持剑戟与敌交战,必定会失败。”乌承恩还是犹豫不决。乌承恩是乌承的族兄。
是月,史思明、蔡希德将兵万人南攻九门。旬日,九门伪降,伏甲于城上。思明登城,伏兵攻之;思明坠城,鹿角伤其左胁,夜,奔博陵。
本月,史思明与蔡希德率兵一万南攻九门。攻了十天,九门士卒假装投降,伏兵于城上。史思明登城,中了埋伏,从城头上掉了下来,被埋在城下的树枝刺伤了左胁,连夜逃奔博陵。
[28]颜真卿以蜡丸达表于灵武。以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依前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并致赦书,亦以蜡丸达之。真卿颁下河北诸郡,又遣人颁于河南、江、淮。由是诸道始知上即位于灵武,徇国之心益坚矣。
[28]颜真卿派使者把蜡丸密封表书送到灵武。肃宗任命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仍为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又下赦书,也用蜡丸密封送达颜真卿。颜真卿把赦书颁下河北地区的郡州,同时又派人颁下河南与江、淮地区的各郡。因此各地才知道肃宗已于灵武即帝位,为国坚守抗击叛军的信心更加坚决了。
[29]郭子仪等将兵五万自河北至灵武,灵武军威始盛,人有兴复之望矣。八月,壬午朔,以子仪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以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留守,并同平章事,余如故。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赴太原。
[29]郭子仪等率兵五万从河北到达灵武,灵武的军势开始强盛,人们才觉得大唐的复兴有了希望。八月壬午朔(初一),肃宗任命郭子仪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留守,二人并同平章事,其他所任的职务仍如旧。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五千赴太原。
先是,河东节度使王承业军政不修,朝廷遣侍御史崔众交其兵,寻遣中使诛之;众侮易承业,光弼素不平。至是,敕交兵于光弼,众见光弼,不为礼,又不时交兵,光弼怒,收斩之,军中股栗。
先前,河东节度使王承业不理军务,朝廷派待御史崔众收缴了他的兵权,不久又派宦官杀了他。崔众曾经侮辱王承业,李光弼早就心中不平。这时,肃宗下敕书命令崔众把兵权交给李光弼,而崔众见李光弼后,不作礼,也不按时交出兵权,李光弼十分愤怒,就把崔众抓起来杀了,因此军中都十分畏惧李光弼。
[30]回纥可汗、吐蕃赞普相继遣使请助国讨贼,宴赐而遣之。
[30]回纥可汗与吐蕃赞普相继派遣使节来请求派兵帮助唐朝讨伐叛军,肃宗宴请赏赐了他们后遣回。
[31]癸未,上皇下制,赦天下。
[31]癸未(初二),玄宗下制书,大赦天下。
北海太守贺兰进明遣录事参军第五琦入蜀奏事,琦言于上皇,以为:“今方用兵,财赋为急,财赋所产,江、淮居多,乞假臣一职,可使军无乏用。”上皇悦,即以琦为监察御史、江淮租庸使。
北海太守贺兰进明派录事参军第五琦入蜀中奏事,第五琦对玄宗说:“现在正是国家用兵之机,财赋十分重要,而财赋大多出自江、淮地区,请求任命我一个职务,可以保证军用充足。”玄宗很高兴,即任命第五琦为监察御史、江淮租庸使。
[32]史思明再攻九门,辛卯,克之,所杀数千人;引兵东围藁城。
[32]史思明再一次率兵攻打九门,辛卯(初十),九门城陷,被杀数千人。史思明又领兵向东包围了藁城。
[33]李庭望将蕃、汉二万余人东袭宁陵、襄邑,夜,去雍丘城三十里置营,张巡帅短兵三千掩击,大破之,杀获太半。庭望收军夜遁。
[33]李庭望率领蕃汉兵二万余人向东袭击宁陵与襄邑,夜里在雍丘城外三十里处宿营,遭到张巡率领的三千名手持短兵器的士卒袭击,叛军大败,死伤大半。李庭望收兵连夜而逃。
[34]癸巳,灵武使者至蜀,上皇喜曰:“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丁酉,制:“自今改制敕为诰,表疏称太上皇。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俟克复上京,朕不复预事。”己亥,上皇临轩,命韦见素、房、崔涣奉传国宝玉册诣灵武传位。
[34]癸巳(十二日),灵武派出的使者到了蜀中,玄宗高兴地说:“我儿子顺应天命人心,即皇帝位,我还有什么忧愁的呢!”丁酉(十六日),玄宗下制书说:“从今以后改制敕为诰令,所上的表疏称太上皇。国家的军政大事都先听侯皇帝的处置,然后再奏报朕知即可。等收复京城后,朕就不再参预政事。”己亥(十八日),玄宗亲临殿前的台阶,命令韦见素、房与崔涣奉送传国宝器与玉册往灵武传皇帝位。
[35]辛丑,史思明陷藁城。
[35]辛丑(二十日),史思明攻陷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