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靠墙的地方还留下一块大石,雕成莲座之状,莲座旁边的石楹上还留着斑驳的字迹!
“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台上现如来”
这分明一尊观世音的雕像,由石座的大小看来,那佛像的体积一定十分巨大,可是佛像不见了。
殿屋犹存,石雕的佛像一定不会塌圮,就算是倒塌了,地上也一定会有碎石,可是此间四壁皆空,唯一的可能是石像被搬走了。
把石像搬走干甚么呢?那么大的一座佛像,搬动可不是易事。
地下打扫得很干净,可见寺中一定有人居住,那居住的人还在敲钟,非僧即尼,既是佛门弟子,又为甚么要移走石像呢?
这一切都像那钟声一般地神秘不可解,可是林淇懒得去化脑筋推索,只要找到那鸣钟之人,一问就知道了。
钟声仍在断断续续地响着,由殿旁的云门中传出来,林淇立刻又折向云门,往殿后走去,来到一间偏殿。
那里也是一样,空无一物,地上留着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座,座上的神像都被搬走了,由石座的安排看来,两旁应该是十八罗汉,正中的大石座该是佛祖如来。
林淇在偏殿中没有多留,循着钟声又穿过一扇洞门,一殿连一殿,约莫经过五、六座空殿,所见的情形完全一样,除了被移去的石座外,空无一物。
一直来到最后一进,佛殿到了尽头,触目是一片岩壁,岩上原来也刻着佛像的,可是都被人削掉了,只留下一个个的空穴。
而那钟声却像是从身后传来了。
林淇怀着满腔的疑惑道:“怪了!我进来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别的通路,也没有看到人迹,怎么会走过头,把钟声滑到后面去了呢?”
“再说这钟声听来仍像是从远处发出,忽而在前,忽而在后,前后都没有其他寺院,那击钟的人又在甚么地方呢?”
他不肯死心,回身又走了出去,一直走到寺门,听了钟声却又在身后了。
奇事!怪事!邪事。
闻声而不见其影。
林淇在心中奇怪着,却不信邪,前前后后地搜索着,结果却一无所获。
当他走到寺门时,钟声如在前,走到岩壁处,钟声又在后,于是他有一个决定,那钟声不前不后,在中间发出的!
细心地找了半天,他判断钟声的来源是在入门的正殿,这个判断是他经过多次的尝试搜索后,才得到的结论。
也只有他那种武功修为,才能作此结论,换了一个普通人,恐怕永远也找不到钟声的来源了,因为那钟声听起来似乎还在很远的地方呢!
夕阳早已落山,殿中一片黑暗,林淇用了敏锐的目力,仍在搜寻这种神秘的钟声,空殿四壁在他眼中仍是十分清晰!
找了半天,他终于摸到一点门径了,那钟声每隔半盅茶的时间才响一次,每次鸣四响,极有规律,而且每次他走到石座附近时,钟声比较响亮一点。
这“比较”两个字,也只能对林淇这种内功精湛的高手而言,因为其间的差别太小了,换了个内功较浅的人也断乎无法分辨!
林淇虽然听出一点端倪,心中却更为惊诧了,因为他发觉这鸣钟之人也一定是个武功高手,否则那钟声每次强弱的程度,绝不会能接近到几乎完全相同。
再者他也是个音律中的高手与知音,所以在钟声里也听出一点异征,那钟声听来似乎充满了和平与宁静,隐约间却含蓄着杀伐之音!
林淇不禁叹了一口气,在心中暗道:“我原是为那钟声的安祥所吸引,所以才毁剑弃世,到此地来求取安宁的,谁知那鸣钟之人仍然抑制不了心中的尘念,听来好像他是在等候着一场挑战似的,由此看来,世上竟无一片真正的安静土…”
慨叹尽管慨叹,找寻那人的工作却未停止,他端坐在石上谛听良久,终于发现那钟声是由他身下的石座中传出,而且他那静止的身体也隐约可以感触到,石座被钟声所激起的轻微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