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僧道:“请杜先生说来一听。”
雪如说:“把寺田交由县署办教育用,何如由寺院自己来办两个学班?教育会可以帮助抽出两个新学老师,具体事务可由寺院自己出面操办。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住寺田不被划走,又因为招收的学生仍旧是寺院周围的百姓子弟,这样,寺院和周围百姓感情益深了。就算寺里的不识字的小沙弥们,也可以跟着学些文化。这对他们今后读经学佛都有辅益作用。而且,办这个学班的同时,还可以在正式课目外再借机开些佛学、禅武等课程。可以请寺里佛学造诣高、又能讲经谈禅的高僧们讲一些佛法禅理。如此,对启迪和开悟众生善行正信也是大有裨益的,岂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么?
出家人见事情与弘扬佛法牵联上了,一时禁不住个个喜笑颜开起来,一致称这可真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皆把刚才的不乐意一扫而光。
大家当即兴冲冲地把雪如让到方丈室,围在一起商量起来:教室是现成的,可省下一笔开支。由寺里腾出两间空房来,再砍些山木做些椅子桌子,课堂就算落成了!只不过寺里每月把教育会派来教书的老师薪水发了,也是有限的。
大伙当下又把学校的名称定下了,就叫做少林学堂。
这妙兴原本也是英雄本色,佛学和武学造诣都是颇高的,对世事很有自己的观察、判断和领悟力。通过观察,他看出这位俗家师叔不仅是一位品行高洁、学识渊博的人,按佛家的说法,也是一位素有善缘善根的“善知士”故而,在交往中感到格外亲近和投机。
中午的席间,两人又谈起有关武学方面的问题。因谈得投机,斋后,两人干脆来到院子的砖坪上磋商比试起来。直到日头偏西,雪如等人才告辞离寺。
雪如这里和两位随从已经打马跑出了好远,返回头时,见妙兴他们一群僧众仍旧还伫立在山口,一动不动地望着他们几人的背影。影暮色里,渐厉的山风将他们宽大的僧衣吹得猎猎飘起。
雪如一边对他们挥了挥手,令他们返回寺院,一边在心里感叹:都道是出家人对人冷淡漠然,其实他们倒比好多俗世上的人更懂得珍重感情哪!只是因为有些出家人在俗人面前,既有着一种清高和超脱的自得,潜意识里却又残留着世俗的自卑,故而表面看上去,有时会着意露出某种冷漠清高或者故作高深。
其实,真正得悟和超脱凡尘的高僧,面对芸芸众生和大千世界,神情应是微笑平和的、悲悯宽容的。
第二天,翰昌听说事情安排的这般妥当,嘴里念着:“善哉!善哉!怪不得吴大帅和樊将军都争着要你做他们的高参,果然一介高才啊!”雪如笑道:“啧啧!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让人倒牙起来了?别人不知,你还不晓?只不过我这个人生得比常人笨了一些,所以遇事脑子不得不多转转圈儿。生出的法子许就能用一点儿。哪里就称得上高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