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页插混元三教图》
妙兴如此一番话,虽说个别还有微词,及至后来在雪如拿来的册子上看到,山城所属领地的所有大小寺庙这次都有募捐的份例,而且有些干脆连全部庙田和殿堂都被官府收回,并且还遣散了修行的僧道时,几个人也就不再争辨什么了。况且,少林寺自古就有辅助国家、救助危难的传统,加上,办学校毕竟是一件功德善事,出家人性情原也随和,也没有坚持不同意。
于是,事情就算这么定下了。
雪如平时也难得来寺里闲逛一趟,妙兴和众位当家和尚有心留他在寺里说说话、吃顿素斋。雪如也不推辞,便道:“也好。不过时间还早,不如咱一面闲走,一面说话。顺带各处看看。”
众人如此,从前面的钟鼓楼,一直走到后面的千佛殿、永化堂,把东、南、西、北各处浏览了一遍。妙兴一路对雪如讲解着寺里的传说,在重要的寺碑前,还向雪如介绍了碑文的出处和典故。
在大雄宝殿前侧的一座《混元三教九流图赞》巨碑前,妙兴驻了脚对雪如说:“你来看这块碑。碑碣的正中画的这是一幅释迦、孔子、老子三人的合体像。”
妙兴指着碑面上的人头像对雪如介绍说:“这幅像,若从正面看是佛教祖师释迦牟尼;若从右面看呢,则是头戴儒巾、为儒家所崇拜的孔夫子;再从左面看,又是头挽高髻、为道家所尊奉的老子。这就是儒、道、释三教融合的一个证明。这个碑说明,少林寺不仅承认释迦、孔子、老子都是至圣先师,还承认九流各有所施,为善殊途,百家一理,万法一门。目下,这座碑在全国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也是禅宗祖庭少林寺包融诸子百家文化的一种印证。你再细看这上面的赞语。”
雪如站在碑前,凑到近处,看那碑上的一段赞语是:
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纵横应对,小说咨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于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
因家中祖上和少林寺的关系,雪如平时颇受了些禅理的影响,所以对佛教怀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情。故而,每面对神秘的宗教玄机时,他总是忍不住要探寻一番个中的道理来。他默读完赞语,又站在那里沉思了好一阵子,似乎从中悟出了点什么:佛教和中国的道教、儒教,三教都讲究一个“圆融”圆融是自然生存的必要法则呵!
众人漫游到藏经阁时,妙兴把雪如带到了一块巨石前停住了脚步。面对这方奇特的巨石,悟性极高的雪如蓦然就感到有一种撼动心灵的情绪涌上了心间。不待妙兴解说,他马上就悟出了,面前这块巨石一定是人们传说中神秘的面壁灵石了!
他肃立在那儿,敬仰了一番画石上达摩祖师的神韵,看到旁边有一首后人作的《面壁石赞》,便站在那里细细地揣悟起来:
少林一块石,都道是个人。分明是个人,分明是个石。石何石?面壁石。人何人?面壁佛。王孙面壁九年经,九年面壁祖佛成。祖佛成,空全身,全身精入石。灵石肖全形,少林万古统宗门。
雪如站在石前,默默念诵着谒赞,久久地凝注着面壁灵石上隐隐绰绰的达摩祖师影像,心内觉着有一股气流渐渐从丹田涌上来。
此时此刻,他仿佛忽然看到了意志坚拔的先贤的灵光渐现,正阖目打坐在山中那方狭窄幽暗、阴冷潮湿、一席之地的山洞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忍受着无尽的孤独和寂寞!伴着山风山雨,山月山岚。随着星移斗转,日出日落,不屈不挠地追求和思悟着一种普救众生的大哲大理,整整九年!日积月累地,灵影竟然印入这方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