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回游览胜迹(7/7)

人就是白仪方大居士?”

朱云紧锁着两道白眉道:“不太可能,若酒楼的主人是白家,掌柜的怎会和玄妙现有来往?而且白大居士目前论年龄不过五十上下,虽是高人,却并非前辈,连老哥哥也比他虚长几岁。”

两人又淡了一阵,便会过帐起身下楼。

出了南门,远远便看到前面一片丘陵地带,那就是有名的卧龙岗了。

其实卧龙岗并非高山,地势平坦,渐次而上,只因有不少传说中的武侯遗迹,所以才成为南阳的一大名胜。

两人顺着山径前进。

朱云边走边道:“老弟也许不知,当年刘备孙权火烧曹操战船的赤壁,因苏东坡的一篇赤壁赋,几乎闹出了双包案。而卧龙岗的情形也是如此,有人说是在南阳,有人说是在襄阳隆中,所以南阳和襄阳都有一处卧龙岗,两处都有武侯遗迹,而且各有各的论点。咱们今天只是游南阳的卧龙岗,至于何处是真,何处是假,那就用不着去汁较了,反正那不是你我所能判断的。”

其实不管是南阳或襄阳的卧龙岗,都只能算是诸葛亮的寄籍,武侯的原籍是琅琊阳都,在今山东沂水县南。

因自幼丧父,正好他的叔父诸葛玄在荆州牧刘表处做官,诸葛亮就和弟弟诸葛均去投奔叔父。

后来诸葛玄去世,兄弟二人便在卧龙岗隐居耕读,直到刘玄德三顾茅芦,才出山匡扶刘先生完成鼎足三分大业。

李金贵只是静静地听着,因为这些前人往事,他知道的并不多,很难插得上嘴去。

这时面前已出现一座庐祠,前有石坊,题着“千古人龙”四个大字,背面则题着“忠延汉鼎”

再向西有座小石坊,题为“汉昭烈皇帝三顾处”背题“真神人”二字。

西北有一口井,深可丈许,砌石建亭,相传为武侯遗迹。井西柏桧荫蔽小,红墙环绕,山门洞开,写着“武侯祠”三字。

门内是一处广场,中建石坊,凿汉白玉为柱,晶莹悦目,前后分题“三代遗才”、“韬略宗师”各四字。

再往西便是大殿,祀有武侯及武侯之子诸葛瞻、孙诸葛尚等像,气宇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绕过火殿后西转,另有一院,中间是座八角草庐,四周都有窗户,周围环以栏杆,这里便是当年武侯隆中高卧的茅庐,也称作南阳诸葛庐。

在诸葛庐的东南,有座“野云庵”幽篁修竹,清凉幽静。

东北又有一处亭榭,名叫“古柏亭”与野云庵遥对。三面有窗,护以栏杆,有不少后人题咏的字句。

山南有座平台,名“半月台”再往南是一处道院,花木葱葱,雅洁无尘。

山北有“躬耕亭”传说武侯当年便是躬耕于此。

山西层楼高耸,扁额上题着“宁远楼”三字,有武侯抱膝长吟像。

由“躬耕亭”穿墙而北,有座小殿,题名“三顾堂”内有昭烈皇帝与武侯坐谈像,壁问镌有岳武穆草书前后出师表。

东边是二圣殴,塑有武圣关公和张桓侯像。

卧龙岗可说完全是武侯遗迹,有趣的是另有一明人所立石碑,辨称武侯遗址应在襄阳隆中,但碑上字迹,却多被毁损。

这自然是当地人的心理使然,若换成秦桧张邦昌等流人物,只怕连他们的后代子孙也不会承认有这种祖先。

在回城的路上,李金贵道:“大哥,咱们只顾游览胜这,竟忘了查访那位前辈高人。”

朱云笑了笑道:“即便当真有位了不起的人物住在卧龙岗,也不可能在刚才游历过的那些地方,这种人来往之处如何隐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