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三章皇帝(2/6)

这一番话,说得诸大臣哑无言。在刘看来,功臣也有三六九等,就像猎人和猎狗一样,虽然都在为获取猎奔忙,但猎人的作用要远大于猎狗。那么优先考虑,更加重用前者,则是不会有问题的。

帝王的情是有限的,皇室的利益也不是无边无际。所以帝王有利益给一个大臣,就难免要亏另一个大臣。这其中的理真有游戏时说的,好事到谁,谁兴,而坏事则是到谁,谁倒霉。决不能因为不希望倒霉的臣下却见要倒霉,就偷梁换,嫁祸他人。

又问“知猎狗吗?”

比如汉光武帝刘秀,他早年有个老同学叫严光。此人一生清。刘秀了皇帝后,这严光脆隐姓埋名,不与官家发生任何联系了。但刘秀还是设法使人找到了严光,并亲自下驾到严光的住来拜访严光。刘秀来到,严光还没有起床。刘秀驻足观看,严光仍旧呼呼大睡。等了大半天,严光才缓缓醒来。他见刘秀坐在自己边,不用问就知皇帝此行又是请他官的。

说:“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发现野兽指猎狗追杀野兽的是人。你们这些人只不过是因为能猎取野兽而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却是既能发现猎又能指猎狗的猎人。再有,你们这些人只是单一人跟随我,而萧何可是率全家数十人追随我的,你们说他的这些功劳我能忘记吗?”

大家说:“知一些。”

刘秀无奈,只好悻悻而归。

其次就是要懂得如何分辨,驾驭群臣,作为一个皇帝,御前臣将肯定是要多多的,区别对待、分级理和任用是平衡大臣心理、调动各方积极的有效办法。

刘秀之所以请严光山,并不仅仅显示自己虽然了皇帝,但仍不忘过去同窗之谊,他实际上是要用他对严光的情和友情投资,为臣下和世人作个榜样,以便争取臣心和民心。所以他一不、二不休,一定要把这件事得淋漓尽致。

其三就是理智不能被情所控制。历朝历代君臣之间多为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关系,君为臣主,臣为君服务。帝王对臣下的褒贬升降,甚至生杀予夺,一般都是经过认真思忖考虑的,而考虑的标准无非两条:一是情,一是利益。

这时天已大亮,大臣们来发现这一情景,个个恐慌不安,刘秀却满不在乎地说:“一晚上我

平定天下后论功行赏,他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邑八千。为此,一些大臣提异议,说:“我们披执锐死,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打过几十仗,攻打城池,占领地盘,大大小小都立过战功。萧何从没领过兵打过仗,仅靠舞文墨、发议论,就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

听后问:“你们这些人懂得打猎吗?”

大家回答:“知。”

其四就是要懂得顺势而为。帝王在对待大臣、理政事时,如果他到承认自己错误比杀人能获得更大的政治效益,那么这时他也会选择前者,因为政治利益才是他最终要考虑的。因此,必要的时刻下罪己诏是十分有用的。

其五就是要善于投资。帝王是无情的,但是有的时候也要善于付情,历史上成功的君主在驾驭群臣之时也常常有意识地行情投资,从而动臣下,使臣下在动之余更不惜一切地为其力和卖命。

两人畅叙到夜,刘秀完全不摆皇上架,夜间就和严光同床睡着了。一觉醒来,刘秀发现严光的大脚正放在自己的肚上。

第一次刘秀在严光住碰了之后,刘秀不久又把严光接中,这次刘秀与严光只谈过去友情,只字不说请严光官的事。

西汉开国皇帝刘在未起事之前,曾经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后来了丞相的萧何则原是沛县主吏掾。刘有一次到咸服差役,同事们都送给刘三个钱,而萧何却独独送刘五个钱,这关系就显得比别人亲近。刘起事后,萧何率整个家族一起投到刘麾下,而且还尽力为刘谋划策、招揽人才。在灭秦和后来的楚汉战争中,萧何虽然没有随刘在战场上厮杀,但在刘被项羽接连击败,很多人离刘而去的情况下,萧何一直持从汉中招募军队,补足供应。战事不利,刘曾多次逃亡山东,萧何却一直坐守关中支持刘。毫无疑问,萧何为刘赢得天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严光直言不讳地说:“古代有个贤君尧要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听后觉得这话脏了自己的耳朵,就忙到河边去洗耳朵。我虽不是许由,但立志向许由学习。你还是请回吧。”

的这一举动,在其驾驭臣下方面确实起到了预期的作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