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合围四上(3/3)

文天祥拊掌赞叹,回过头来,看着陆秀夫的双眼问道。

目光与文天祥的目光相遇,陆秀夫的眼神稍稍有些乱,避了一下,又迎着文天祥的目光说道:“自然要先倡导一个忠字。当今圣上年龄虽幼,却以露出千古名君之相。你我皆世受皇恩,理应为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能携手,将奸佞之徒驱逐于朝堂之外,将二十余万官兵一统于忠义之士之手。辅佐圣上,内修仁德,外用霸道…”

陆秀夫的目光渐渐热切,这是他多年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不遗余力,周旋于各方力量之间。现在,大宋各路人马终于迎来的第一次合作,他希望,现在就有一双强有力的手,将所有抗元力量捏在一处。

文天祥静静地听着,听着陆秀夫发自内心的倾诉。两年前,他也是这么想。但现在,敞开胸怀和穿透时空的双眼,让他放弃了这些虚无飘渺的狂热。

大宋立国三百余年,那些开国时就有的弊端,早已渗透到骨髓深处。亲贤臣,远奸佞,这个每个儒者都会提的治国之策,但这六个字,实现起来谈何容易。其中粗疏且不必说,单单在人才选拔上,贤臣和奸佞就很难说清楚。

有些人天天把忠字挂在最边上,写在字里行间。投降起来,却唯恐落于人后。有些人天天讲着礼仪道德,背地里干的事情,却连市井流氓也不如。另一个世界里的文忠曾经的认为“那些微言大义,子曰诗云,不过教导人从小撒谎而已!”这句话虽然偏激,却说出了大宋儒学的几百年来在治国方面的无术与无奈。

“文兄,难道你认为我说错了么!”见文天祥半晌不吭气,陆秀夫停了下来,迟疑地问。

“君实所言没错,忠义二字,乃华夏传承之本。武穆手书,精忠报国四字,倡导的就是一个为国之忠。但以君实看来,春秋的子胥、前秦的王猛,还有如今北元的董文柄,是忠臣,还是奸佞!”

文天祥又笑了笑,以问做答。

儒学倡导忠,但偏偏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忠的定义极其含混。用传统理论来解释,此时保卫大宋的人,如陆秀夫、张世杰和自己,都是忠臣。而那些颠覆大宋的人,也是忠贞之士。

唯一的差别,就是忠于的对象不同。

在文天祥这种理学大家眼中,这是何等的荒唐!

“伍子胥为报复仇,而灭自己故国,自然是个巨奸!”陆秀夫回答得毫不犹豫,结论说了出来,忽然又觉得不妥,放低了声音补充道:“吴国以国士待之,他后来宁死不肯抗夫差之命,应该,应该也算是,也算是半个忠的!”

“那其余二位呢,以君实之眼算不算忠直之臣?”文天祥笑着追问,仿佛已经看出了陆秀夫心中的犹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