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章敬姥姥巧zuo吃shi(2/2)

黄丽娘也把四郎拉起来,代替了四郎的位置,柳氏也加,一会四个人就把角给包完了。几个人又合力了几个菜,准备开饭。邹晨急吼吼的跑到伙房:“别熄火,别熄火,我豆腐烩白菘。”

黄刘氏和黄丽娘还有柳氏都站在一边看着邹晨炒菜,不由得惊奇,这平时自家菜,都是用炖的,家家的大铁锅其实是用来炕饼或者蒸饼吃的,没有想到铁锅居然可以炒菜,而且炒来的比炖来的更要味。

PS:豆腐据传说是汉代淮南王发发明。陆游曾写,一个嘉兴老儒姓闻人名滋,喜将藏书借给人阅读,也喜留客吃饭,虽然招待的“不过蔬豆而已”,自称是“充书籍行,开豆腐羹店”由此可见:当时以豆腐为营生,是一门颇能获利的行业。所以,我私下认为应该是南宋的时候才在老百姓的饭桌上成为大众菜肴的,北宋时,应该还是属于豪门和酒肆的专用菜品,豆腐还是一比较贵的档东西!

黄刘氏看到外孙女和大外孙给自己包角,心里大为喜。也顾不得他们满的面粉,在邹晨和四郎的小脸上各亲了一,老怀大:“还是我外孙、外孙女和姥姥亲,知姥姥喜吃角。”又回过对黄丽娘说“小冤家,亏得你有这个心,知教闺女包角!咱的妮儿啊,学会了包角,将来就不受婆家的气…”

大屋里正火朝天的聊着天,声音一阵似一阵,好半天没看到邹晨还是以为她跑去玩了,屋里闹哄哄的也没听到屋外剁的声音。

“真的?”黄丽娘吃了一惊“我去看看!”

黄刘氏看着外孙女炒这菜时,责怪自家闺女:“这恁破费了,豆腐这么贵,你家平时怎么能买来吃?莫要一分家便忘了艰难二字!”

柳氏摸着女儿的,喜笑颜开:“好!好!好!别着急,慢慢,你这样…对,角得封好,要不然一会下锅准烂…”转过里却扑簌簌的落下泪,女儿十四岁了,长这么大,竟然没有在家里吃过几顿角

邹晨一听姥姥责怪母亲,忙说:“姥姥,这豆腐是我今天来的,不是买的啊。”

“这孩!咋就这么惹人疼呢?”黄丽娘看到女儿那小小的板坐在那里跟个小大人似的一板一的擀、包角角不由得了起来。

她回到家,拿上次从娘家带回的一坛老酒,又把青菜和几斤杂面装到了篮里。走到正院门时停顿了下,狠狠的瞪了正院一,然后回了北院。了屋笑眯眯的说:“哎哟,三弟妹,你家的妮儿啊,教的那可真好,这才多大儿?还没擀面杖呢就会啦?”

黄刘氏听了哈哈大笑,邹正业在后面看到却苦涩的叹了一气,这几个孩明显的和爷不亲,只和姥姥亲,孩们啥时也没有想起过给爷包一顿角尝尝啊。可是转念又想到父母对自己这样,分家分的极不公平,自己心里那明显的怨意。想必孩们心里都是明白的吧!

黄刘氏洗了手把邹晨拉开,坐在她的位置上:“去,去玩去,小孩家家的,什么饭,学会就成了,玩去吧…”

“不会吧?”邹晨睁大睛“姥姥,这豆腐很容易的,怎么能不传之秘?”

黄丽娘有心说不是自己教的,可是看到母亲这么兴的模样,嘴角动动又把话咽了回去。

--------无耻的求推荐票和收藏------------------

她三下两下的切了刚才包角剩下的半棵白菘,又割了一条,给剁成细长的条,把上午好的豆腐全切成丁放在里过了一下,然后盛来,开始下油锅炒,把炒熟了再把葱姜和椒放去煸几下,然后白菘放去,一会便,然后看着差不多了,再把豆腐倒去,在锅里,放上盐,滴上麻油。

看到兄妹三人的工作成果,纷纷赞不绝

黄刘氏奇:“小妮莫胡说,这豆腐乃是多少人家的不传之秘,你如何得?”

柳氏也凑趣:“那是自然,再亲也亲不过姥娘去,这外孙和姥娘可是一条心啊。这几个小家伙这样的孝顺大娘,大娘以后只等着享外孙的福吧。”

说:“娘,你瞧,这角的怎么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