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八章谋算上(3/3)

胪寺卿贬官,再把大门艺当真发配去了岭南,给渤海王做了个交代。

司马光在通鉴中对此事评论道:王者所以服四夷,威信而已。大门艺因为忠心大唐而获罪,所以来投靠天子;玄宗当明断曲直,赏门艺而罚武艺,此为政之根本。就算不能征讨渤海,也当明确大门艺无罪,而告之海使臣。但明皇威不能服武艺,恩不能庇门艺,却听着奸臣小人的建议以谎言欺诈,以至于在小国面前陷入窘困的境地,却怪罪鸿胪寺的官员泄漏秘密,可谓是上国的耻辱!

陈正汇明白,赵瑜拿此事比张觉,当是不看好张觉的结局。

赵瑜说道:“不论唐玄宗还是现在的道君皇帝,他们所缺的就是担待。张觉背金投宋,宋人不拘泥盟约小节,收留与他,本做得没错。但不论大宋还是张觉,都没做好应对愤怒的女真人的准备。

如果张觉能在金人攻势下守住平州倒也罢了,但若是他兵败逃归大宋,只要金人一封国书相责,道君皇帝是留下张觉,与金人硬顶呢?还是会绑了张觉送还回去呢?”

“那时张觉必死无疑!”陈正汇叹道,被赵瑜点醒,以他对大宋君臣的了解,很快就判断出届时道君皇帝的反应:“一旦没了平州,张觉在大宋眼里就是一个会引来金人大军的祸害。而且张觉活着,就是指证宋人背盟的活证据。道君皇帝不会留下张觉活口给金人的。他必死无疑。”

“没错!大宋不是东海,赵也不是我赵瑜。为了自全,道君皇帝不会顾惜区区一个张觉。”

“若真的走到那一步,燕地人心必然涣散,所有投靠大宋的故辽官吏,肯定会重新倒向金人…当然,也有许多会来我东海。”陈正汇对赵瑜笑道:“看来天津城又要扩建了。”

从燕地战事结束,到现在不过半年时间,天津的人口又膨胀了数倍,逃难到天津、以求东海庇护的燕人超过了八万。几乎是转眼之间,天津镇的户口就已经达到了三万户以上,若是张觉真的如赵瑜所料,有了如此凄惨的下场,那投奔到天津的燕人恐怕能达到十万户。以如今的天津城的规模,当然不足以保护这么多人。

赵瑜却摇头道:“天津没必要扩建太多。把去年筑的冰墙改成砖石防线就够了。驻扎在天津的三千镇戍军已经是极限,我不可能放太多的兵在那个无险可守的鬼地方。”

赵文问道:“那这么多燕地百姓该如何处置,总不能拒之门外。”

赵瑜道:“送他们去东瀛!”

“东瀛?”

“没错!就是东瀛。”

倭国也好,日本也好,这时都已经不存在了,现在东海最新版的地图中,那一串岛屿的名字,叫东瀛。

陈正汇反对道:“燕人可是不愿离开故土被迁移到辽东,才会来投天津。如何会愿意去更远的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