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3/5)

位中学生的作文,简直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大作。

“记一位好社员”六个字映入眼帘了。鲍老师从陶醉中醒悟过来,看那下面的内容是:

“我队里有个好社员,名叫武梓寅…”

“好!”鲍老师感动得脱口而出,几乎要跳起来。多么简练的语言啊,丝毫都不拖泥带水。此时此刻,他已经完全忘记他正坐在办公室里了,他仿佛是一位戏迷票友,正坐在茶楼里听一出荡气回肠的古装戏,当听到演员干净利落地唱完一句导板时,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声喝彩。

他满含泪水地继续往下看去。文章大约记述的是这位好社员在一个寒冷的天气里,抢修生产队猪圈的故事。那是一个三九严寒的傍晚,烈烈寒风冻的人们连手都不敢伸出袖口。可是现实情况不得不要求抢修者的两只手直接跟稀泥接触。很多人吓得连忙退缩。只有武梓寅勇往直前。文章这样写道:“只见他袖子一挽,两手插入泥中。”

一个“插”字,把这位好社员奋不顾身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分明又是一个亮点。鲍老师双眼紧紧地盯住这两句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实在不敢相信,这种极富传神色彩的语言居然出自一位六年级十四岁的中学生之手。

每次阅读完这位学生的作文之后,他都会遇到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该如何下评语呢?还能再用“语言流畅,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之类的陈词滥调吗?那样,批改者岂不太显得力不从心了?除此又有什么更明确的说法呢?如果此类文章出现在某种报刊上,那好办了,他既可以吹捧成妙手文章,也可以贬低为满纸谎言。因为他毕竟不会面对作者,即使面对作者,他也会强词夺理,既然会强词夺理,自然也就无所谓是非曲直了。学术之争麻,跟政治之争是两回事儿;学术之争永远都分不清个是非曲直,而政治之争是有是非曲直之分的,因为政治上历来强调大是大非。而现在他所面对的仅仅是一位中学生的作文啊。他既不能运用学术手段,也不能运用政治手段。当然你也可以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你甚至可以把自己的艺术境界说得无边无际,可是你最终要对你的话负责。学生也是要追求进步的呀,学生一旦要向你请教更高更深的知识时,你能回答得上吗?你如果回答不上,那不成了捉襟见肘了?鲍昭阗是聪明人,他才不做那种傻事儿呢。那样谁还再承认他的学问渊博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