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九章(2/5)

先说说他的家背景。他的父母统共生了他弟二人。他的早在解放前就嫁到千里之外的山西去了。他从记事之日起就没有叫过一声“爹”和“娘”他无缘叫娘的理由很简单…早在记事之前他的母亲就另嫁他人了;他不叫爹的理由也正是他的难言之隐。他的父亲从年轻的时候就养成了一好吃懒的坏病,只要有酒,一天到晚都会烂醉如泥。人们每当提到此人时,通常会以“老酒鬼”一词代之。老酒鬼早年跟随父母度日时,家里多少还有田产,父母为他办完婚姻后不久便过世了。两年后老酒鬼生了一女一男,不久家产被他挥霍一净。老酒鬼为了满足喝的愿望,先后两次把老婆卖娼院,都被昭任的舅舅赎回。后来老婆实在没办法再跟他生活下去了,只好泪甩下一对正在呓呓学语的儿女,另嫁他人。弟俩由他们的姑妈拉扯到通晓人事儿。老酒鬼并没有因为妻的离去而痛改前非,待到女儿十六岁那年,他因为缺钱,又将女儿卖娼院。后来一位山西商人将其赎回,遂收归为妾。从此以后,女儿便杳无音信。昭任自幼名为跟随父亲度日,实则靠乞讨为生。他长到三十多岁的时候,还不曾有人为他提亲,原因是他的父亲太不争气。曾经有一位好心人规劝过老酒鬼:“你已经是一把年纪的人了,而且你儿也已经老大不小了,你应该变变从前的样了。不咋说,得为儿张罗一门亲事呀。”你猜老酒鬼怎么回答?他说:“他呢,只要我娶过媳妇就够了。”这话传来以后,昭任气了个半死。他告诉村里人,这辈老酒鬼无论死在哪里,都跟他没有任何关系。昭任是四十岁上娶的媳妇,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与一般人不同的是,昭任从没因为不曾留下传人而苦恼。他逢人便说,老辈没有积下德,活该他们绝后。现在他们父两代同住一个破院里。老酒鬼七十多岁的人了,像孤寡老人那样只栖息在西屋里;昭任两居住在堂屋里。他们一向各各的活儿,各吃各的饭,井不犯河。院里一天到晚没有笑声,冷清得吓人。

再说说他的为人世。特殊的经历,决定了昭任完全与众不同的格特征。他从没有因为自己卑微的而自卑过,相反他有着自己独立的个。他很少借用别人的品,除非他不借就寸步难行;他从来都拒绝接受别人给予他的任何形式的怜悯,包括质方面的援助;他很少赞扬别人,包括与他最笃厚的人;他从不逢迎权贵之人,也从不贬低贫贱之人;他对边的人和事有着锐的察力,有时甚至明察秋毫,他分析问题通常都是一针见血。然而他的真知灼见一直以来都因为他的势单力薄而很少被人借鉴。在农村,被众人尊重的情形一般有两:一是他家里拥有众多的人,另一是他家里占据较大的势。如果二者不其一,那么你即使掌握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休想在这个地盘上指东西。昭任就属于这二者之外的一类。当然他对于他所的地位心知肚明。

不过这昭任跟昭懿相比,又是一番光景。这人不仅家背景与众不同,而且为人世也别风格。

“我并没有说你一定要撤下来,我知你撞不到南墙上是不会回的,我只是想提醒你好好考虑一下你是否站错了队伍。你的队伍里都是些什么人?倘若你被那别有用心的人当枪使了,你会后悔一辈的;再说了,咱们现在不是过得很好吗?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吗非要跟人家拼个你死我活呢?”

你如何在群众面前抬起来?”

在他到来之前,早有一位牧羊人坐在芳草地里了。月光之下,他一就认那人是昭任…一位跟他和昭懿并称同宗三兄弟的老大哥,此人五十岁上下的年纪。

鲍福觉得妻的话不无理,他还想说什么,但一时语,只好低下去继续吃饭。

少时饭罢,鲍福本来打算晚上再跟几个人碰碰,但一想到桂晴刚才说过的话,觉得应该理顺一下思路。于是他牵了几只羊,趁着大好的月光,一步一步地朝芳草地走去。

“可在这个节骨儿上撤下来,以后再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不知从哪年哪月哪日起,他跟鲍福走到一块去了。要说他们两人志同合,连芦村里一个三岁的孩都不会相信。最起码有一条他们就说不到一块去,鲍福非常听赞之言,而昭任却从来就没赞过别人。那么又是什么契缘使得这么一对格迥异的人却牢牢地粘连在了一起呢?原来在早的时候,他们之间有过一次邂逅之谈。谈话当中鲍福并没有产生那相见恨晚的觉,但事后经过验证,忽然觉得昭任说的话句句都是真言,于是便萌发了第二次谈话的念。第二次谈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