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九章(2/4)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早已不是一位普通的领袖,或者说已经脱离了普通生命结构的范畴,而成为万众瞩目的神灵。这神灵地位的确立要上溯到数年前的文革初期。那时候,在大小会议开始之前,都少不了这样的祝愿:“在开会之前,首先祝愿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祝愿之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竟然千篇一律,一字不差。然后会议正式开始,但在讲话之前,还少不了先来一段“**教导我们说…”在会议行当中还会不时地几句号,如:“誓死捍卫**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定要牢记伟大领袖**的教导!”“把**开创的革命事业行到底!”“谁反对**,我们就要跟他斗争到底!”等等。后来一些人觉得这样还不过瘾,又别心裁地增加了一“早请示,晚回报”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当云南边陲的农民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向**“回报”工作时,远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的**能听到吗?如果听不到,这又跟逢年过节老太太端着一碗饺向灶王爷虔诚祈祷的情景有什么不同?总之,那时候**的影响已经渗到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时,在社会上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有一对夫妻,妻因为有了外遇,丈夫持要跟她离婚,妻不肯。丈夫把妻告到了机关革委会。主任听了两人的诉说,一筹莫展,抬看到了**像,

年轻的读者有所不知,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这位伟人的崇拜已经达到了白化的程度。在那时,莫说像鲍福这样一位农村青年不敢相信这事实,就连城市都在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病。

“**逝世了。”

“怎么了,你?”鲍福更加不兴起来。

“到底怎么啦,这么无打采的?”鲍福责备

地里的活儿开始一天比一天重起来。经过了这一阵繁重的力劳动,再加上前一阵家里烦心事儿的折磨,鲍福觉得有些不支。但是每逢从地里走来看一新起的半截墙时,他满的不舒服又都会烟消云散。

名分分得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人产生许多猜疑。“这八月的天儿,地里上就要忙起来了,鲍福忽然盖房什么?”“也许人家想娶儿媳妇吧。”“瞎说,小圣该多大!再说他还上着学呢。”“废话,光兴你长就不兴人家长了?再过两年总可以了吧?也许鲍福正在为儿张罗亲事吧。”“有理,这孩很成,最近这段日上门提亲的可不少,有好几家都打听到我的门上来了。”“我听说女家不是咱这边的,前一阵小圣到省城里演,被哪个当官儿的女孩看中了。”“我说呐,那么多提亲的,人家愣是连都不翻。原来人家早有目标了。”

鲍福不敢再问下去了,他只觉得满脑都在轰轰地响,仿佛有万架战斗机同时从耳畔掠过。这不可能,**怎么会死呢?他老人家不是万寿无疆吗?万寿无疆就是永远都不会死的。仿佛有另一声音在说,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不是也已经死了吗?**不是跟他们一样吗?他心里却说,**跟他们不一样,**会永远活下去的,即使会死,也决不会在我们所能预见的将来发生,至少我们这一代人是不会看到的。

这天傍晚,他下晌回家后,独自坐在屋里闭目养神,忽然听到一阵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他慢慢地睁开睛,只见学智神情恍惚地向他走来。

鲍福又想起了几天前读过的报纸。是啊,报纸上不是说,**的非常健康吗?报纸上的话还会有错?另外,几年前**不是还满怀豪情地遨游过长江吗?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敢于在如此大风大狼里铤而走险,这是何等的气魄和毅力啊!你再看他老人家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社会,谈笑之间就创立了三个世界的理论,难一位濒临死亡的人也有如此宽广的怀和惊人的胆略吗?

这样的猜疑颇为行。仅仅几天的工夫,整个芦村的大街小巷都传遍了。工地上的小伙们自然也会跟学智开着各各样的玩笑。“小圣侄儿啊,听说给你说的媳妇儿很俊,方圆百里的都找不到这么好的。是真的吗?”“弟弟呀,是不是在省里挂的?你们那个了吗?”“好小,真门没几天愣是让你给来一个。”“你老岳在哪个门工作?”“小哎,你知娶媳妇是什么的吗?小心,别漏去了!”…

“**逝世了。”

学智仍打不起神来。

“有件事儿我也是刚刚听说,不知是真是假?”学智坐下来,惶恐地说。

天哪,我没有听错吧?他下意识晃了晃脑袋,睛一眨也不敢眨:“你再说一遍。”

“到底什么事儿了,这么张?”最近以来,鲍福在这个院里听到的坏消息太多了,他甚至都怀疑这个地方的风有问题了。看到学智这么张的样,他不知又有什么不幸降临了,他的神情也跟着张起来。

一晃就到了中秋节,庄人家没几个闲钱儿,也就草草地过去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